家譜

2013120313:22

家譜

     又稱族譜、家乘、祖譜等。一種以表譜形式,記載一個以血緣關係為主體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蹟的特殊圖書體裁。
   族譜是中國特有的文化遺產,在漢族有悠久的歷史,後來在民族融合中。逐漸在各民族中開始出現族譜。族譜是中華民族的三大文獻(國史,地志,族譜)之一,屬珍貴的人文資料,對於歷史學民俗學人口學社會學經濟學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獨特功能。
   在1960年代中國的破四舊運動中,家譜被當作四舊遭到清理,“成千上萬”的家譜被毀,很多中國人不得不毀掉家族世代珍藏的家譜,這對於研究中國人的人文歷史造成了不可彌補的損失。

家譜的起源

     關於家譜的起源,雖然目前學術界眾說紛紜,但從出土的甲骨文金文碑文等中國早期文字,及史類文獻對家譜起源的考證,家譜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時代。周代已有史官修譜制度並撰有《世本•帝系篇》。儘管先秦《世本》早已亡供,今本《世本》是清人所輯,但從輯有的篇目可見,《世本》匯集了中國自黃帝到春秋各代天子、諸侯、卿大夫的世族譜系,是一部對前代和當代各血緣集團系譜進行綜合、總結的全國性的總譜。
   家譜的起始與士族門閥制度有重要的關係。自魏晉以後,譜牒之學大盛,一些士族門官都以此互為誇耀。但隋唐及其以前得到譜牒早已亡佚殆盡,宋、元及明朝的家譜也所存寥寥。現在能見到的,主要是清代和民國時期的家譜。家譜的名稱很多,大體唐以前都稱家譜、家傳的,宋代又有宗譜或族譜之謂。到了明代,特別是清代以後,名稱更多,如宗譜、世牒、世譜、家譜、家乘、家志、譜錄等。

家譜的形式

     家譜的形式有多種。在文字家譜出現之前就有口授家譜和結繩家譜。後來,人們有的用圖表裱制垂掛於中堂的,也有的裝訂成冊供家人翻閱的。歷史上,官宦人家一般都是採用裝訂成冊的家譜。而平民百姓、經商士紳、豪門則多為懸掛供後人供奉的圖表式家譜

家譜的內容和作用

     上古時期的家譜,僅為君王諸侯和貴族所獨有,家譜的作用僅為血統的證明,是為襲爵和繼承財產服務的,其內容也比較單一,僅為世系的說明。
   魏晉以後,選官、婚姻以至社會交往都要看門第,這樣一來,家譜在政治生活、經濟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就大大增強,家譜的內容也比以往有所增加。
   到了宋代,官方修譜的傳統禁例被打破,民間編撰家譜的風氣更加興盛,這時的家譜在政治生活中基本上不再發揮作用,其作用轉移到尊祖、敬宗、睦族上。家譜經常被反復修撰,每次修譜,也就成了同姓同族人之間的大事。
   到了明清兩代,家譜修撰的結構已基本定型,流傳到現在的家譜也極為豐富。
   家譜的內容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世系圖,既某人的世系所承,屬於何代、其父何人;第二部分是家譜正文,是按世系圖中所列各人的先後次序編定的,分別介紹各人的字號、父諱、行次、時代、職官、封爵、享年、卒日、諡號、姻配等。這些介紹性的文字,長者50餘字,短者僅二三字,實際是人物小傳;第三部分為附錄。
   有些家譜,在立譜時,便確定了家族世系命名的輩分序列,而且事先標定字號,輩分清楚,鄉間名之為“排輩”,實則是排資論輩的意思。由於歷史上形成的重男輕女思想,男子在起“大名”時,必須以預定的某字作為名字的一部分。這個字要放在全名三字的中間或最末,各個輩數層次不一定完全一樣,但有著約定俗成的規矩。

家譜研究的歷史和現狀

一、家譜是以記載一個血緣家族的世係與事蹟為主要內容的史類文獻。關於家譜的起源,目前學術界眾說紛壇,從出土的甲骨文、金文、碑文等中國早期文字及史類文獻對家譜起源的考證,家譜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時代。周代已有史官修譜制度並撰有《世本•帝系篇》。儘管先秦《世本》早已亡供,今本《世本》是清人所輯,但從輯有的篇目可見,《世本》匯集了中國自黃帝到春秋各代天子、諸侯、卿大夫的世族譜系,是一部對前代和當代各血緣集團系譜進行綜合、總結的全國性的總譜,《世本》的意義還在於證實譜學研究發軔於周代,是家譜研究的源頭。
     就家譜的形式而言,唐代以前的古譜和現存的以歐陽修、蘇洵創制編撰體例為特徵的明清家譜有所不同,但家譜作為綿延不絕的人類歷史象徵受到歷代學者的重視,究其原因除了追本溯源尋根問祖的目的以外,還在於對家譜重要價值的認識。清代史學家章學誠有過"夫家有譜、州有志、國有史,其義一也"之說,把家譜與國史、方志相提並論可見其重要。古代家譜研究的內容主要在於對譜學的本身,包括譜例的撰寫以及家譜發展歷史的研究等方面。
     家譜的應用研究始於漢代,《史記》中有關帝王譜牒的記載,說明漢代司馬遷已經把家譜資料應用到史學領域一紀傳體史書的撰寫中去。後代史學家繼承了這一傳統,後代編撰的紀傳體斷代史如班固撰《漢書》、陳壽撰《三國》......都不同程度地運用了譜牒資料。中國古代對家譜資料的應用主要在史書、方志和人物評傳的撰寫過程,體現了譜牒的史料價值。
二、到了本世紀20年代,隨著社會科學新領域的開拓,有學者從人口學、優生學、遺傳學等新學科的角度肯定家譜的重要價值,並倡導對家譜資料進行深入研究。著名史學家梁啟超在1923年出版的《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中說:"欲考族制組織法,欲考各時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齡,平均壽數,欲考父母兩系遺傳,欲考男女產生兩性比例,欲考出生率與死亡率比較......等等無數問題,恐除了族譜家譜外,更無他途可以得資料。"為此他提出廠收家譜並對家譜進行研究,"我國鄉鄉家家皆有家譜,實可謂史界瑰,如將來有國立大圖書館能盡集天下之譜,學者分科研究,實不朽之盛業。"古史辯派的創始人、著名學者顧須剛也說:"我國歷史資料浩如淵海,但尚有二個金礦未曾開發,一為方志,一為族譜。"肯定了家譜在新的歷史時期所具有的重要的史料價值。
     在梁啟超等的倡 ​​導下,學術界出現了研究譜牒的熱潮,北京圖書館致函社會各界廣徵家譜。(1945年楊殿殉撰《中國家譜學通論》就是利用館藏家譜撰寫的研究論文。)1931年南京國學圖書館館長柳治徵撰《族譜研究舉例》一文可視為對梁文的呼應,該文中有將太倉王氏與武進莊氏比較,分析人口的數量與增殖的例子,開了利用家譜資料進行人口問題研究的先例。利用譜牒資料對人口問題進行研究的學者還有潭其驤,其著《湖南人由來考》系根據氏族譜系資料對湖南7個縣的人口來源作了考證。建國以前在譜學研究領域頗有建樹的學者有潘光旦、羅香林等人。潘光旦從1929年發表第一篇論文《中國家譜學略史》以後,數年間陸續發表了《家譜與宗法》、《家譜還有些什麼意義》、《說家譜作法》等論文,還就遺傳與人才的問題進行研究,發表了《明清兩代嘉興的望族》、《中國伶人血緣之研究》、《人文選擇與中華民族》、《近代蘇州的人才》等;羅香林30年代起就重視家譜研究,1971年在香港出版的《中國族譜研究》論文集,大多為早年的研究成果。他們的研究對譜學理論的普及與發展具有不可磨滅的貢獻。
     二三十年代中國學術界對家譜研究的熱情是由史學領域的變革引起的。近代史學的顯著特徵是打破了以往以政治史為中心的史學研究傳統,將史學研究轉為對人類社會生活的關注。新史家們認為,“欲知歷史真相,決不能單看檯面上幾個大人物幾樁大事件便算完結,重要的是看見全個社會的活動變化。”(梁啟超語)史學研究的發展,必然要求突破僅從正史中尋找史料的傳統局限,拓展史料收集的範圍。因此這一時期的史學家們特別重視新史料的發現,包括地下發掘的考古資料和異域發現的史料記載都是他們關注和蒐集的目標。家譜作為在家族內部編撰的、不公開發行的史籍,又具有不可替代的社會史研究的史料價值,理所當然地引起了學者們的興趣。史學觀念的更新與史料範圍的擴展是引發譜學研究的直接原因。
由於戰亂等原因,建國前的譜學研究展開得併不充分。其中譜牒資料的缺乏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在不得輕易示人的祖規家訓的警戒廠,家譜資料的蒐集比較困難,以北京圖書館為例,從1928年到1945年總共收集到家譜247種,僅佔館藏的十分之一。大圖書館尚且如此,一般研究機構要獲得研究資料的難度更是可想而知了。
三、解放以後,家譜作為封建殘餘受到人們的唾棄,對家譜的研究也理所當然地停頓下來。60年代出於對封建族權的批判,有人寫了《封建家譜談》,這是至今所見祖國大陸解放到十一屆三中全會之間唯一的一篇關於家譜的論文,家譜研究基本處於空白狀態。但作為家譜的蒐集卻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土地改革、批判封建宗族,一系列的政治運動使藏於深閣的家譜被作為封建殘餘掃地出門,從上海圖書館成為全國收藏家譜原件最多的圖書館來看,其家譜有許多來自造紙廠回收的廢紙堆。這種情況也見於其他圖書館,比如北京圖書館,解放初統計為353種,到1985年清點館藏已有2228種,大多為土改時期和文革時期所得。正是有識之士對這批歷史遺產的保存,才為日後的學術研究奠定了資料基礎。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人們的思想得到解放,認識到中國的傳統文化是個寶藏,值得好好發掘。海外華人的尋根意識及對家譜文化的重視則對祖國大陸家譜研究的開展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在中國與世界的溝通日益加強的文化背景下,中國家譜研究蓬蓬勃勃地開展起來了。
當前,家譜研究呈現一派方興末艾之勢。經過10來年的研究,其學術成果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家譜資料的整理開發。80年代家譜研究的興起首先是文獻資料的成功開發,北京圖書館在1985年開始館藏家譜的開發整理,經過數年時間,在完成編撰館藏家譜目錄和家譜提要2228種的基礎上,成立地方志和家譜文獻中心,編輯出版家譜的二次文獻、資料叢編。上海圖書館收藏有家譜原件11200種、83000餘冊,為世界收藏家譜原件最多的圖書館,目前已成立專門機構,加強館藏家譜的開發、利用及其研究。除了 ​​圖書館加快館藏家譜的開發整理,社會各界也從各個方面促進家譜資料的開發整理。南開大學歷史系、中國檔案局二處、中國社科院歷史所圖書館聯合編纂《中國族譜聯合目錄》共收家譜目錄12000多種。
2.關於家譜的研究。在家譜資料整理開發的基礎上,學術界出現了不少家譜研究的論文。許多論文對家譜的源流、沿革及編撰體例、記事內容等問題進行了探討,對一些重要姓氏宗族的家譜作了研究。比如家譜研究中有專文對古代人物白居易、曹雪芹、鄭和,近現代人物洪秀全、傅斯年、魯迅等人的家譜進行研究。在譜學史研究方面,不少學者對前人提出的並為學術界所接受的觀點進行了挑戰,比如對中國家譜起源的年代研究,前人一般都認為中國家譜起源於周代,而現在有學者根據周代以前的文字記錄即甲骨文、金文等資料,以及大量的民族學、民俗學的資料得出中國家譜的起源遠遠早於周代的結論。關於家譜的形式,有的學者提出在文字家譜出現之前就 ​​有口授家譜和結繩家譜,將家譜的形式擴展到書寫範圍之外。還有對漢代譜學的理解,過去一般都認為“漢朝帝王將相出身草野,不知家世,故不需譜牒學,此為不興時期。”現在有學者從司馬遷、揚雄、班固等人的自敘家譜及現存的漢代石刻為依,提出漢代並不是譜學的消沉時期和靜止時期,而是譜學的活躍時期和發展時期。儘管他們的研究結論還有待檢驗,但其勇於探討的精神和紮實的研究方法卻值得提倡。他們的研究對家譜研究朝縱深方向的發展開闢了道路。
3.關於家譜應用的研究。從這段時期發表的論文和出版的書籍來看,家譜資料在社 ​​會科學各學科的研究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無論是在人口學、民族學、人才學、社會學、經濟史、華僑史、法制史、倫理學史等方面都有應用家譜資料進行研究的上乘之作。其中利用家譜資料最多,研究成果最大的是社會史的研究。社會史是歷史研究的一個部分,屬於微觀史學研究範疇。過去史學界重視宏觀研究,偏重於討論社會、朝代發展更替的原因。現在隨著家譜資料的重見天日,以家譜作為重要史料基礎的社會史研究得到發展。以1996年社會史研究為例,有不少論著是以家譜作為史料基礎的。如《中國古代的家》、《中國古代的宗族和祠堂》、《中國的宗族社會》等。還有是姓氏學方面,利用家譜資料梳理血緣親族的源流的著作有《中國姓氏通書》,詳細介紹每一個血緣親族的起源、演變、分支、遷徙、繁衍的歷史,以及家族獨特的風俗禮儀、家族文化等。

歷代帝王修譜昭

     明太祖鄉譜詔
   朕承天底定,撫輯承民,宵肝站兢恐難保,又諮爾意兆,各具天良,務立矩,度之防快,睹維新之命,溯芳規於及祖考,懿行於前賢,敦厚本原,懋昭上理,雖扎樂俟諸世以而孝弟木,諸人心苟能自克振拔,則可治之,不淳如或即此奮心,亦何不古,率土欽哉,毋負騰意。
   譯文,我得助天力,平定天下,撫慰人民。但每晚站兢,惟恐難保永久。又問過別人的意見,認為各人都具有天理良心,務必要訂立規矩,引度他們,要防止急噪圖快,看來要完成維護新朝的使命,就要追本溯源,從我們祖先父輩那裡尋找治國之道,實行前輩的德賢,忠誠於本源,勸懇地講明道理。雖有歷代禮樂法規,等待人們世世代世孝順父母,友愛兄弟,但人多心雜,不能人人都自覺克制自己,振作起來,怎麼辦?要使不淳厚的人從此發憤圖強,為什麼不用過的祖訓教育他們,成為全國都敬佩的人?不要辜負我的意願。 
    宋寧宗修譜聖諭  
   聯聞唐人重姓氏,而譜諜具,後世文儒貴戚之家浸以論湮而難考,然自犁鋤之卿相,降為錄率之世家,視其子孫,自立和如耳,誠能自立雖微而浸著,不能自立雖著而微,人家子孫百世之各能自立,庶幾於厥祖也。此聯之所以改望於天下者。清順治鄉譜詔    敦孝弟以重人論,篤宗族以昭雍睦,訓子弟以禁非為,明禮儀厚風俗。    譯文:修譜的目的是:敦促人們孝順父母,愛護兄弟,以重視搞好父子、夫婦、兄弟、朋友的關係,忠實的對待宗族,以顯示內部的和睦,教訓孩子的年輕人,禁止他們為非作歹,明白禮貌和謙讓,以養成濃厚的良好習慣。    清順治規定六訓 孝順父母,恭敬長上;和睦鄉里,教訓祖孫;各安生理,無詐非為。      清康熙聖諭十六條           敦孝弟以重人倫,篤宗族以照雍睦。和鄉黨以息爭訟,重家桑以足衣食。尚節儉以惜財用,隆學校以端士習。黜異端以崇正學,講法律以儆愚頑。明禮讓以厚風俗,務本業以定民志。訓子弟以禁非為,息誣告以全善良。懲慝逃已免株連,完錢糧以省催科。聯保甲以弭盜賊,解警岔以重身命。
先儒修譜論 

       程子曰:家法壞,譜諜尚有遺風,譜諜壞,人家不知來處,故譜不可不修。
致堂胡氏曰:譜諜身之根本也,根本不明顛倒無據或妄委其姓氏,古人戶貫而混,亡宗支,何上托漢婿,而骨姓劉以朱耶,而附李屬籍者也。
   五峰胡氏曰:甚矣!譜之不可作也,譜諜作照而穆有序,而親疏不遺,百世之下猶足,以知其一本,而萬殊譜諜不作喜,不慶憂,不弔不以至親相識如途人者先矣! 
   景濂宋氏曰:甚矣,譜之難稽也,君子當盡其心於所,不知信其心於所,可古人有古,三世不修譜為不孝。
   新安程氏曰:撲之修要在明一本而浚其源,所以尊祖敬宗也!究萬派而清其流,所以別親疏之遠近也!辨隆殺之等,別親疏運近之識尊卑之次次弟也,行吉凶慶弔之禮,敦孝友睦姻任卹之行,所以崇宗族之典禮也。
   兆溪陳氏曰:凡作譜者為祖宗重也,人之重乎,祖宗則所存,惟仁而匪仁。不存所行,為義而匪義,不行恐得罪於祖宗也。
   深山董氏曰:先祖有善而弗明,日不智,而弗佛日:不仁,止譜之由作也。
   白涯彭氏曰:譜之保姓受氏也,天子賜之,司農協之,宗法已聯屬之,而後孝弟之,教成朝廷之,勢尊天下之,家正保族者,保天下之道也,個保其族而天下治矣。
   山谷黃氏曰:世之巨族者。微有譜則失其所從也,考其所由分世日益遠,族日益繁,必至於不想維而昭穆之辨淆矣。
   一峰羅氏曰:自宗法廢而譜乘興矣,其本之所出尊尊也,別其支所由分親親也,尊尊親親只道盡而族之,大本立也。

修譜的作用

一、尋根、留本。古人云:“譜諜身之本也。”意思是譜能告訴你,你是誰?你從哪來。人們常說:“我們都是炎黃子孫。”但你並不知道其中的由來,通過修譜追根溯源,你就會知道了你從哪裡來。
   人從娘腹中十月懷胎,呱呱落地,在世上幾十年,但總要靜靜地離開人世,古人云:“雁過留聲,人過留名。”“名”就是人之本,人生一世死了,連一個名字都沒有留在世上,若干年之後自己的子孫連祖先是誰都不知道,那不是枉活一生,白活一世,換言而之,你的孩子也就是失 ​​去了根本。
   過去和現在,有很多人為自己的父母、祖父母打碑,一者表示後人的孝心,二者是不忘先人,但它又能保藏多外?世代變遷,人為的損壞,年代長久日月的風化,也就失去了樹碑的作用。而幾千年譜書之風,代代相傳”從遠古至歷朝歷代,乃至到今天,先祖的名字流傳至今,著不是修譜的作用嗎? 
   樹高千丈,葉落歸根,你的根底在哪裡?萬里江水,源起何處?一個人連自己的根源都不了解,豈不負先人養你?特別我飛鵬盧氏,已有100多年沒有修譜了,早我們採方中發現不知道自己祖父母名字的人為數不少,更談不到自己是哪支哪房,所以說這次修譜,意義重大,一者可以幫你查清你的祖先是誰,讓你的名字與先祖一起流芳千古,二者你如果真的斷線,把你的祖輩、父輩和你一周記載下來,讓你的後人代代相傳,永遠知道你們是他們的先祖,將來和他們一起流芳千古。
   二、清緣、備查。古人云:“子孫不知姓氏所從來,以昧昭穆之序者,禽獸不如也。”意思是說,姓氏是一种血緣關係的標誌,人獸之別,就在於他們對於有血緣關係的本族人,有一種生生相息的尋根意識,使這個家庭有強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一個人不管漂泊多遠,總是望不了自己的家鄉,因為那裡埋葬著他們的祖人。中華民族五千年來,人們有著他自己祖宗的事蹟記錄下來傳給後人的習慣,這就是譜,只要有了譜書,凡與族人有關的人和事,譜上都有記載,比如,你要知道盧氏來由、遠祖世系,可查盧氏由來,這次續譜,這套資料來之不易,她是我盧氏修譜中貢獻最大的無名英雄,他叫盧本立,桃源縣清林鄉人,在湖南省社會科學研究院工作,他耗費數千元,利用節假日三次飛往北京查尋複印下來的,我盧氏族人要感謝他對我族續譜工作中無私的貢獻。你要知道范陽堂到底是回什麼事?可查范陽堂—盧姓的堂號。你要知道老、新派別,可查老新語錄。你想給自己的子女取個好名字,你想了解盧氏先人在各個歷史朝代的功績和對社會的貢獻,一套譜書在手,盧氏家族的情況都有。
   三、增知、育人。古人云:“養不教,父之過。”幾十年來由於對自己子女缺乏家族觀念的教育,導致現在有很多人沒有家庭觀念和人倫的教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上下不分,孝義全無,有老不養,有子不教,嫖娼有餘,賭不竭力,吃喝玩樂無度,為官不體恤黎民,饞奢無底,為民不尊師長,橫蠻逆行,用什麼教育他們,譜書中很好的教材,家訓族規中規範了盧氏後人的言行。譜書中很好的教材,家訓族規中規範了盧氏後人的言行。譜書中收錄了歷代經典,不如,如何立志?如何敬業?如何治學?如何治家?如何做人等等,有很多東西在學校裡學不到的。她能很好的陶冶我們的情操鼓舞我們熱愛生活,奮發向上,為國貢獻,為族爭光。
   四、血肉聯情。俗話說:“親不親,故鄉情。”“多個朋友多條路。”在大流通的社會中,在國際一體化世代,人們不可能禁錮封閉。走出家門,走出國門,這是今後人子孫必行之路,通過聯宗族譜,本族同一血脈的同胞更進一步加深了解。一個人走在外,路人(路上隨意向隅的人)不如鄉人(自己家鄉的人),鄉人怎與血肉之情相比。經濟開發中的往來,生死禍福的降臨,人與人之間自然也非常必要相互提攜、幫助,有了譜書,哪怕你走到天涯海角,哪怕相見恨晚,血肉親情一定更好、更深厚。
   五、承前啟後。這裡有雙重含義,一是上對先人,二是下對後輩,先人千心萬苦創業,育人,為盧氏家譜為社會創下了豐功偉績,不能從我們這一代丟掉,必須通過修譜,為他們立傳,把他們的精神,一代一代的傳下去,作為永久的紀念,這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歷史使命。
   對後人來說,我們應該給他們留點什麼?是金錢?美女?房屋?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美如玉。”先人只能留給後人知識,精神財富,思想財富,留給他們祖宗的品德,兒孫們才有生財之道,才能發跡萬貫,這些都溶聚在我們的譜書之中,只有把這些留給他們,才能上對得起祖宗,下對得起後人。
   綜上所述,修譜何用?回答是:尋根留本,清緣備查,增知育人,血肉聯情,承前啟後。
引用http://www.jibai.com/help!aboutfam.a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