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南懷謹
印度北傳的佛教傳到西藏,稱為藏密。開始是紅教,演變成花教、白教,再演變成黃教。黃教是宗喀巴大師創立,他的四大弟子是達賴、班禪、章嘉活佛及哲布尊丹巴。
宗喀巴大師的《菩提道次第廣論》,講修定、修觀,與天台宗的止觀法門,幾乎完全相同,唯引用經教不同而已。天台宗的摩訶止觀,走的是龍樹菩薩大般若宗的教理,是性宗路線;宗喀巴大師走的是無著菩薩唯識法相宗的路線。
修密宗主要強調的是修氣修脈,以達到成佛證果。氣修不通,脈絡轉化不了,不能得定,就是所謂的:“中脈不通而言得定者,絕無是處。”至於打坐,能坐上幾天幾夜,並不一定是你氣脈通了,氣脈通不通和打坐是兩回事。但氣脈通了,要坐便坐,非但可坐上幾天幾夜,就是睡幾天幾夜,站著幾天幾夜,也照樣都能入定,入定與姿勢是無關的。
現代人腦子太複雜,所以修有為功夫,也就是修安那法門最好,修氣、身體也會好,如果想藉修氣求得證果,要懂得醫理才行,所以先要自己研究醫理及醫藥。
有一些跟我多年的年輕同學,普遍都有依賴性,處處依賴老師,這裡痛、那裡痛,只找老師,不肯趁老師在時,多研學醫理,更有甚者,吃了藥後,問他反應如何,竟答不知道,像這個樣子,真不知道他如何學佛修道!
一個學佛修道的人,是絕對自私的,要先能管理照應自己的身心。如果連身體的變化都不知道,還叫修道嗎?修道要清楚身體內部的變化,以及心理的變化;起心動念,都要知道。也就是說,一個人只管自己,做到完全的自私,但不妨礙別人,那就天下太平。換句話說,對自己身心內在任何一點變化,都隨時要很清楚,那才叫修道。學佛之道就是要先求自度、自利,這一點要注意。
舉凡身體的變化,慾念的澄清,飲食的調理,氣候的變化等,處處都是學問,都要留意。古代的大善知識們,不論道家、佛家,都是通醫理。修持功夫高,他們都是從自己身體上體會出來的,也是從自己心地法門中體會出來的。不是靠書本讀來。一個人一生幾十年,老實講,沒有那麼多時間和精力去讀許多書,只要心地的寶庫一打開了,就都會懂的。
密宗強調修氣,在修氣以前,這些道理先要懂得。修氣修到不呼不吸,呼吸停止,密宗叫“寶瓶氣”,瑜珈術稱“瓶氣”。人像寶瓶一樣,在定境要來時,氣充滿了,呼吸停掉,肚子回收進去,身子自然直了,端端正正,定住了,這時舒服得很,叫你下坐都不干。
不呼也不吸,並不是真正沒有呼吸,只是很細微而已。此時雜念沒有了,過了很久,好像有一點吸進來;很久以後,又有一點呼出去,到這個境界就要修脈了。這是唐代以後密宗的說法。
知息冷知息暖,就是在修脈的境界,但並不是在鼻端知息冷暖,而是在身體內部,此時,在身體內部知道哪裡發暖,哪裡發冷,這就是後世密宗所說的脈,差不多相對於神經反應。每個細胞的感覺,哪裡走得通,哪裡走不通,都清楚。事實上,脈就是息的更進一步。
打坐為什麼腿麻?因為腿的脈不通,下部的脈都沒有通。最難通的是臀部,我們坐到後來不想坐了,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心,一個是身。通常我們不想坐了,是不是心不想坐?不是的,大部分是因為氣到臀部沉不下去了,此時氣會影響心理。凡夫的心不能轉物,唯物思想家認為,人的思想受物理影響,並沒有錯,只是這個說法只適應在凡夫的境界上。氣也是物,所以我們坐到某一階段時,因為氣到臀部沉不下去了,無形中腦神經緊張起來,心裡就坐不住了,只好下座。如果氣從臀部通到大腿、膝蓋,一節節通下來,要經歷過痛、癢、麻、脹、冷、熱、甚至兩腿發爛,最後等氣一走通,忽然就好了。古代修行人,修持精神很可佩,氣把身體內部的髒東西逼出來,逼到身體都爛了,他們也能把色陰看空,毫不在乎。現在的人有福氣了,只要吃消炎藥,打消炎針就行。
待氣到了足心,才能談得到三脈七輪。氣脈打通了,準可得定,得哪種定?定有百千三味,每種不同,而我們卻以為只有一個“禪”。所以說,為何禪宗以後更無禪,禪是真誤了不少人。
真正把中脈打通了以後,一坐一定,閉著眼,滿天星斗看得清清楚楚,密宗所講的是真事。那個情景就像太空船進入太空的境界一樣,這就是宇宙的奧秘,生命的奧秘。上次太空船進入太空的整個過程,每一秒我都留意其變化,注意宇宙間的法則,是否和人體是一樣的,結果發現完全一樣。由此更證明,佛法顯密所說的修持經驗,一點都沒有錯,錯在我們自己不用功,沒有修證到。 ---《如何修證佛法》
明時宗喀巴大師見雙修之弊太大,站在維護佛教的立場,起而宗教革命,主張清淨單修,嚴整戒律,創立黃教。時為明永樂年間事。師為青海人,傳四大弟子:班禪,達賴,章嘉,哲布尊丹巴。章嘉主內蒙古,哲布尊丹巴在外蒙古,達賴主前藏,班禪則在後藏。四大弟子們代代轉身統率各派。
無論紅教,花教,白教,黃教如何分派,綜合各派理論,主張從這個凡夫業報身起修,必須先轉化業氣。人身有三脈七輪,必須修氣,修脈等等,(在西藏如果這樣說法,可就發財了,必須要收大供養,磕頭,前門上閂,後門上槓,且要大護法現身才能說,不然下地獄。)將氣脈打通了,業氣淨化,轉了色身才能得定。否則色身沒有絕對的健康,即不能得定。若氣脈未通而能證得菩提者,絕無是處,都只是幻境罷了。
氣脈真正打通,見了空性,才能得大成就,才能證菩提。臨走時,才能像蓮花生大師一樣,騎白馬騰空而去。如果想留點東西在人間做紀念,就留下十個指甲,或顯現神通,化一道紅光而去。例如木訥祖師,是宋元間最苦修,最有成就,最有名的密宗大祖師。成就後,問某法師:虛空是空的嗎?法師說當然是空的。但他卻說是有的,乃爬到虛空中,翻跟斗豎蜻蜓的。又指地問:地是實的嗎?法師說當然是實的。於是木訥祖師乃鑽到地中,鑽進鑽出,如在游泳池游泳一般。又問:大殿中石頭柱子是空是有?法師說當然是實有的,師乃用手在石柱子,柱身橫著饒來饒去,過來過去若虛空然。
現在已又帶你們繞了藏密一圈,問題何在?歸結總論,要依身起修,要身上三脈七輪都通了以後,再修明點,明點修成後,發起拙火,是即靈力,生命的靈力藏在男人的海底,即睾丸後肛門前,針灸所謂之會陰穴;女人在子宮部。無窮的靈力可在此發動,此乃宇宙之奧秘,人的無窮盡的生命潛能皆隱藏潛伏於此。密宗以靈蛇象徵表之。通常是沉睡著的,如一旦被喚醒了,渾身氣脈打通,則可蓋天蓋地,彌天綸地,真有通天徹地之能。但凡人者,則永遠在沉睡中,等到死了,四大分離,滅散於宇宙之間。(其實印度的瑜伽術,本來就如此說,不足為奇。)
若氣脈未通,雖有時可見自性光明一面,但如禪宗所謂孤光偶露,石火電光,只這樣發一下而已,不能得正定,不能得正覺,不能證果。所以宗喀巴大師也說:”氣不入中脈,而云得證菩提者,絕無是理。“若氣脈一通,則所謂脈解心開,所謂證得菩提,真如”仰首枝頭,即見果熟“,亦如”拔矛刺背,頓脫苦厄“,沈痾頓失般的明心見性了。所以又說釋迦牟尼在雪山七年修行並未見道,在菩提樹下七日氣脈打通,仰首見明星,始廓然大悟者即此理也,他是堅持這個理論。
在中年人以破漏之身,紅白菩提都走漏得多,不圓滿了。(所以看密宗經典,尤其有關修法者,十分難懂,像紅白菩提等,都是引用的代名詞。)必須修此,始能引燃拙火而恢復了生命能,如道家所說返老還童。但卻不能犯淫,如雙修有欲,漏了精則犯大戒。嗨!太難了,較任何修法都難,在人生最嚴重的愛欲上施為而不准犯淫漏精,真如火中取蓮!然何以必要如此?因紅白菩提破損之破漏之身,靈能燃不起,但並未毀壞,只是更沉睡更墮落,必須藉陽火點燃三昧真火才行。
至於老年人,生理機能不起作用,並非有“道”,而係生命能之暖,壽,識薄弱,無生機,必須引發生機而又不犯淫,再以靈力打通氣脈,即多一道手續,始能通天徹地(非密宗原語,借用語),明心見性。但我以上所講的,都屬於藏密部分。
由紅教的修為傳承主旨,再演化為花教白教等法的重心。他們也是偏重由色身起修而進入法界。並非只以樂,明,無念為菩提道果的極則。後來藏密到了宗喀巴大師,創建黃教,一再肅清整理,以阿底峽尊者《菩提道炬論》為根據,大力提倡菩提道次第的修法,真是功德無量,人天禮讚。
人身背脊有三十三節,配上八塊蓋骨,先要將一節節不充滿的骨髓填滿了,才能談到氣脈。一般學密宗者,身內氣脈有一點點流動,即說氣脈通了,肚子里火辣辣一點燙,即以為拙火起來。其實,這只是初步發暖而已,早得很哩!若是真氣脈來,則一身融化,清淨圓明,光明一片,始為真拙火、真氣脈。真正中脈通了,真可以氣住脈停,身體無絲毫覺受;如果還有身體有覺受,則還不是真的通;到真通時,觀世界上一切的一切,如夢如幻,自性清淨。
倘真見性,氣脈必通。二是一,一是二的,看你走哪一條路。密宗他們是依身起修,所以講這種話。禪宗不談這個,但真明心見性,氣脈也當然必通。
宗喀巴大師說:”中脈不通,證得菩提,必無是處。“絕對地準確,這是真話。但是修禪宗的人,絕不講氣脈,不講色身上事,真正見到那一下,氣脈也是必通的,道理在這個地方。假使說是真正見道,而身上氣機不起變化,必無是處,否則就不是真正見道。這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道理。所以這一句話的結論呢?就是必須要氣脈通才能見菩提。這對不對?絕對的對。這個意思懂了吧?
六祖開悟時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不須要用力,它自然就到了。假定說,真見性的人,氣脈不一定會通的,那六祖第一個騙了人,釋伽牟尼佛更騙人,怎樣叫做“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呢? ----《習禪錄影》
講到“中脈”,又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據我所知,對於這個問題,在“道”、“密”兩家之間,都有“中脈”究竟是有形或無形的論辯,以乃“中脈”是否就是“督脈”與“任脈”的疑問。其次,還有認為只有真正修習“密宗”者才能了解“中脈”;原始的道家、本來就不知有“中脈”的存在,所以道家的修法並非究竟等等的爭論。
關於“道”、“密”兩家對“中脈”認識問題的論辯,實在是一個誤解。如果只根據宋、元以後的“丹經”道書來講,他們言不及“中脈”,那是事實,倘使研究中國自古以來傳統道家的方術,便不能忘記《黃帝內經》與《黃庭經》等。《內經》早已有了“衝脈”之說,不過在《內經》上的名稱,稱它為“衝脈”而已;《黃庭內景經》的中黃,便是以“中宮”為主,只是沒有像“密宗”與“瑜伽術”的特別強調“中脈”而已。
了解了這個觀念以後,再來研究中國傳統文化中正統的丹道,並沒有認為“督脈”或“任脈”就是“中脈”的道理。因此,根本用不著非常吃力地去為它辯護了。宋、元以後的“丹經”,許許多多只是一偏之見,一得之論,一家之言,並不足以概括正統道家的全環,這是絕對不可以誤解謬認的事實。道家所謂的打通“奇經八脈”如果沒有到達“沖氣以為和”,乃至“黃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的實際境界,那就根本全是空言,更無法了解“中脈”真通的景象了。
如果工夫到達”奇經八脈“完全打通,有了”沖氣以為和“的境界時,那便有莊子所謂的”墮肢體(沒有身體四肢的感覺),黜聰明(絕對沒有妄想),離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謂坐忘。“此時”中脈“的功能發動,首先便有引伸上下通於無際的覺受,自然而然便呈現”萬裡青天無片雲“的晴空境界。甚至,無論白天黑夜,滿天繁星呈現眼前,猶如”掌中觀庵摩羅果“一般。平常所有的知覺和感覺狀態,一起忘卻無遺,所有人我是非等等世俗觀念,完全遠離消散。
但“中脈”的打通,並非就是全部道果的完成。嚴格說來,打通“中脈”,也只是入道基礎的真正穩固而已。從此以往,前途更加微密深邃,更須仔細努力。的確非有明師指點不可。此外,在打通“中脈”之前,當然先由左右二脈的通暢開始,但左右二脈的通暢,也並非只靠“瑜伽”的呼吸氣功便可奏效。真正打通左右二脈的人,外形的證明,從頭頸的圓滿狀態,和頸部左右兩大動脈管的平滿,以及頸有圓圈的象徵,可以得知。否則,盡是誤人誤己的空談,毫無實義。
----《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
引用:http://jan51511.pixnet.net/blog/post/195823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