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門開示錄輯要---上見下性法師序(1)

2014072920:54

性法師序

 佛在靈山莫遠求
--莫將閑學解,埋沒祖師心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
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

    這首流傳甚廣的禪詩,旨在提醒讀者佛性本具,每個人自家心中都有無價寶藏,不須捨近求遠向外苦苦追求,更不可本末倒置,誤以金玉石木紙佛像為真,應該回頭轉向自己本具的靈山寶塔,好好下工夫發明心地才是。類似這樣的禪門詩偈信手拈來多不勝數,或長或短,或詩或詞或偈,既明確闡述禪宗修道旨趣,又如暮鼓晨鐘,發揮宗教教化眾生的力量。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慧能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神秀

    上面二首詩偈是開創禪宗,掀起佛教的改革和創新的六祖慧能大師,在五祖弘忍大師傳法嗣時,與神秀大師各自呈心所見的偈頌;由於文字淺白易解,寓意活潑靈動,關涉宗門內證體驗、修道見地以及法脈傳續等重要內容,ㄧ時傳遍街頭巷尾,幾乎人人都能琅琅上口,習禪者也紛紛吟詠再三,儼然成為接引行者入禪的敲門磚。禪詩在傳揚法門的重要性可見ㄧ般。       

    禪詩固然盛行於世,但自達磨東來,獨揭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之法,禪宗於焉傳世。六祖慧能承襲心法與衣缽而發揚光大,曹溪水千百年來祖祖相傳,五家七宗開枝散葉傳承不絕。從唐至今,禪門宗師之著述、開示、門人之記述評論,累積傳世的禪典,收於藏經、續藏中之傳記、燈錄、語錄、公案、上堂、小參、拈古、頌古、評唱、擊節.....,可謂汗牛充棟、浩瀚無涯。且不論這些禪典古籍其歷史流變、文化創新、社會影響、宗教特色等各個面向之意義。僅就發心習禪人士而言,若無善知識護念引導,欲借閱讀之門開啟寶藏,尋求通達明心之要,以獲致個人安身立命之道,恐窮其一生也難窺全豹。

    回憶初學佛出家時,即曾因禪典之浩如煙海,頗感茫無頭緒,彼時若有此書諸大善知識之開示為助,於禪於法之深入,當可助益匪淺。本書編者木石居士與佛法結緣甚早,慧根明利,矢志禪法,深閱禪藏,躬自潛修數十年而孜孜不倦。居家孝順父母,親厚手足,與前後輩朋友均以佛法相往來,深得佛友們的敬重。復以佛法可貴,故全心護持三寶,致力重興佛學社團。邇來見有行者同道雖欣慕禪法,或不得其門而入,或耗時摸索仍難以明其堂奧,於是發心將「早年曾閱禪籍,於中得益匪淺,見獵心喜,影印剪輯,以待後觀,久之成冊,名為『宗門開示錄輯要』發行布露。願以習禪閱藏之心得,助初學者一臂之力。因之將選錄珍藏之文,陸續打字、編排、印刷、加封,裝幀成冊,自費出版。願以此禪宗專書供養出家僧眾習禪修道,並分享佛友同好。此洵為佛法中令人讚嘆之善心善願善行也。

    本書特色之ㄧ,正如<輯要說明>中所言:「內容多採自禪師開示法語,取其文辭簡要、寓意深遠、禪理清晰者、便於初學者略窺宗門正見。」所收錄之祖師法語,有臨濟慧照禪師、大慧普覺禪師、中峰明本禪師、天如惟則禪師、無異元來禪師、永覺元賢禪師、宗寶道獨禪師......等等,皆是禪門大善知識、人天師範,凡有所說皆從胸襟流出,開門見山,直捷了當,故編者於<剩語>中言:「宗師拈提開示,令學者明邪正,知路徑,識深淺,破迷執,啟迪後學,功莫大焉。」學者苟能直心領教,自然受用非常。

    本書特色之二,木石居士編纂本書羅列宗師開示,ㄧㄧ皆以習禪入道回歸本心為旨,故曰:「觀宗門典籍,重在ㄧ念回機,言下知歸,故輯要內容不分門別類,不列次第,內容深淺由觀者自行體會。」舉凡學者應具備之心行,觀念、態度、信心、志向、立身處世應為不應為之法度等等,乃至宗門見地、禪法要領、基本功夫、調和身心......方方面面,深淺皆有。讀者以之對照檢視現前身心,猶如明鏡,亦如明燈,會與不會之處隨照隨見迅即顯現;久學者當有溫故知新,從零出發之樂。初學者則可依所示見地行持入門,深自培養道基,踏實做去,而漸漸心領神會。

    另,本書特色之三,所錄近三百則之宗師開示語錄,每則均註明出處,甚便讀者查閱原典。此外,並視需要補充資料於開示文之後,計約一百多則「註文」--遇有較罕見、深奧之禪門術語、慣用語、機鋒轉語、佛教名相等,加註簡明解釋。關乎禪法心要之法語、字詞者,則提供版本對勘避免混淆誤解。至若初學者、未長時涉獵禪典者不易明白意涵,翻查不易之公案典故、悟道因緣、五家七宗之宗風、禪法要領、接眾方便等......則重點說明註解之。愚意以為閱讀本書,若能留心註文,對體解宗師開示頗能收事半功倍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