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嚴付授第十三
鍛鍊之說。既畢陳於前矣。然欲善始善終。則流傳宜慎。何故。苟有佛性。則皆受鍛鍊。
既受鍛鍊。則人可省發。然人人可以省發。而不必人人可付授也。昔人云上根利智。方可參
禪。余甞斥其言為非是。蓋爐韛所以鎔鈍鐵。良醫所以療病人。不明鍛鍊。雖上根利智。皆
成廢器。況下此者乎。善能鍛鍊。雖鈍鐵病人。亦成良材。況上此者乎。有心皆可以作佛。
有性皆可以悟道。祇在善知識。爬羅抉剔。刮垢磨光。垢盡明現。如磨鏡喻。今不咎鍛鍊之
無方。而概謂中下機器。絕參學分。此萬古不破之惑而余切齒者也。然謂一經省發。盡可付
授。此又知其一而不知其二也。學家而至堪付授。必其道眼可以繩宗祖。行德可以範人天。
學識可以廸後進。爪牙可以擒衲子。然後命之以出世。責之以為人。如印傳印。印文克肖而
法門允賴矣即末法時代。全杖難得。異器難求。亦必久久同住。熟知心行。縱不能超宗異目。
亦不至方底圓葢。必有幾種擅長。稍近繩墨者而後可。即不能為長老而為靜主。亦必道眼明。
入品正。具佛祖剛骨。而狷介自守。不犯入苗稼者而後然。斷非庸陋愚劣。險詖邪僻之輩。
所宜插足者也。然而法門至今日。流弊不可勝言矣。每見主法者。徒守死法而不苦身鍛鍊。
則求人省發實難。因省發者難求。而又懼斷絕。見一知半解者。不得不急急付授。此其故有
二。一者止貴根本。不重綱宗。無擒拏移換人手脚。則一橛頭禪。苟口角滑利者。皆得偷關
而過。而下半截深細鍛鍊竟置之不問矣。此儱統門頭所以易於付授也。二者長老雖欲擇器。
竹篦下既不能出人。而又不甘心寂寞。明知外來生人。一知半解。無當於數。而其勢不容留
難。稍一簡擇。則其人必掉首而去矣。此不知鍛鍊。所以至於泛濫也。以余言之。易得者省
發。而顧難之如龜毛。如兔角。應難者付授。而顧易之如起法名。如納戒子。豈不大顛倒哉。
誠欲望曹溪正脈。源深而流長。列祖慧命。真傳而正授。則於法嗣之行也。宜囑而又囑。令
慎而更慎。共堅其壁壘。峻其隄防無令影響音聞者。一傳再傳。漸至潰圍而亂正。則法門不
至敗壞矣。然則有前輩尊宿謹守關鑰。至死而不付一人者如何。曰。此必善知識感憤時風。
矯枉過正。萬不得已而然。而亦非中道也。佛祖慧命。遞代相承。傳流衣法。為千萬世光明
種子。泛濫付授誠非。而亦豈以畢竟斷絕為是。不見世尊與西天列祖。每當傳法。必苦口曰。
傳示將來。毋令斷絕乎。但其閒或有人。或無人。或多付。或少付。各有定分。不可矯強。
貴得其當而已。馬祖出善知識八十四人。各為宗主。靡不當器。後來稱人材極盛者。為雲門。
為洞山。為法眼。為汾陽。為黃龍南。為真淨文。為東山。為圓悟。為妙喜而妙喜付授。世
譜列九十餘人。而未甞有人議諸老為濫付也。其衣鉢單傳者。如風穴如楊岐。如白雲。如應
菴密菴等。雖孤承七鬯。寬能克家。而亦未甞必以斷絕為高也。如必以斷絕為高。則四祖何
必從廬阜而遠至牛頭乎。南嶽何必磨甎。船子何必覆舟。風穴何必痛哭。大陽何必以頂相皮
履。直裰寄浮山。使求法器乎。特以善知識行事。或開張或守成。或補救。因時施設。各有
苦心。不可輕議。時方盛也。佛祖挺生。龍象聚集。有智過於師者。不則亦見與師齊者。廣
大門庭無一而非法器。雖付數十人。乃至百人而不為多。法當開張。不得而不開張也。時方
季也。師家缺辨驗。學者騖虗名。有付數人。而無一人當器者。有付數十人。而無一人。周
正出世老。羊質虎皮。彼此互相哄誘。即付一人而亦已非。於是真善知識。寧令斷絕。而走
孤高以為補救。法當補救。不得而不補救也。蓋開張之知識處其易。補救之知識處其難。易
有易之功勳。難亦有難之利益。補救之知識。雖云不付。而中流砥柱。道眼具存。曠百世而
光明洞然。謂之斷絕可乎。泛濫門庭。雖則多付。而日中灌瓜。結果何在。不轉眼而敗壞狼
籍謂之接續可乎。總之明綱宗。知鍛鍊。則初步不難出人。悟後不輕放過。謹慎與流傳。皆
為法門之幸。毀綱宗。忽鍛鍊。則流傳有濫觴之過。太慎又有斷絕之憂。皆非法門之福。雖
然如是。善知識者。為佛祖入草求人。為人天開鑿眼目。寧慎無濫寧少而真。毋多而偽。無
俾稂莠稊稗。得以混亂嘉種。則慧命必永遠而昌大矣。故余苦口力陳鍛鍊。而終之以囑慎流
傳。以為末後一句。夫重綱宗。勤鍛鍊。持謹慎。此三法者。皆世所未聞而難行者也。再三
瀆此。必觸忌諱。然欲使正眼流通。兒孫得力。道必繇此。語曰。當言不避截舌。孔子曰。
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余姑存此說。以就正方來。千百世下。復有子雲者
出。必知子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