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譜--宋十八帝簡譜 節錄自紫金趙氏源流

2014022411:47
太祖趙匡胤 (927年—976年) 父趙弘殷,母杜太后,宋朝開國皇帝,960年稱帝,在位17年。匡胤從小喜習武藝,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宋朝,史稱“北宋”,統一全國後,建立新的軍事制度,加強中央集權。病故,壽50歲,諡曰: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聖公至明大孝皇帝。廟號太祖。葬永昌陵。
 
太宗趙匡義 (939年—997年) 賜名光義,父趙弘殷,母杜太后,太祖同母胞弟,“金匱之盟”兄傳弟,于976年10月即位,38歲登基,在位22年。 趙光義是宋太祖的胞弟,即位後繼續太祖未完成的統一全國的事業,西元978年,吳越王投降,979年北漢王投降,但在兩次與遼國的作戰時,均遭受失敗。也開始了宋朝與外族作戰屢戰屢敗的歷史。因箭傷復發病故,壽59歲。諡曰:至仁應運神功聖德文武睿烈大明廣孝皇帝。廟號太宗。葬永熙陵。野史有“斧聲燭影”之傳說。
 
真宗 元侃(968年—1022年) 母元德皇后李氏,太宗第三子,于997年父傳子即位,30歲登基,在位25年。真宗趙元侃“性好學”,前期頗勤於政事。但在軍事上卻無所作為,不顧寇准等反對,與遼國議和,簽定“澶淵之盟”,每年向遼國進貢。此外,宋真宗時,發行“交子”,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病故,壽55歲。諡曰:文明武定章聖元孝皇帝。廟號真宗。葬永定陵。
 
仁宗 趙禎 (1010年—1063年) 母李後(侍兒),原名受益、允禎,真宗第六子,于1022年父傳子即位,在位41年。仁宗即位時13歲,劉太后聽政12年,1033年親政,仁宗在位時,軍事、政治方面均無很大的建樹,與西夏交戰失敗,起用范仲淹變法也失敗。病故,壽54歲,諡曰:神武聖文明孝皇帝。廟號仁宗。葬永昭陵。野史有“狸貓換太子”之傳說。
英宗 趙曙 (1032年—1067年) 名宗實,母親任氏,仁宗嗣子,四歲入宮,于1063年伯傳侄即位,32歲登基,在位4年。宋太宗曾孫,濮安懿王趙允讓的第十三子,因仁宗無子,被立為皇太子,仁宗卒後即位。英宗“有性氣,要作為”,提倡簡樸,只是在位時間過短,病故,壽36歲。諡曰:憲文肅武宣孝皇帝。葬永厚陵。
 
神宗 趙頊 (1048年—1085年) 名仲頊,母高皇后,英宗長子,于1067年父傳子即位,20歲登基,在位18年。即位後,於1069年起用王安石變法,新法推行了十幾年,取得一定效果,但在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對下,于神宗卒後被廢除。神宗在位時,司馬光編纂《資治通鑒》完成,這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通史。病故,壽38歲。諡曰:英文烈武聖孝皇帝。葬永裕陵。
 
哲宗 趙煦 (1076年—1100年) 名士傭,母二配朱氏,神宗第六子。于1085年父傳子即位,10歲登基,在位15年,高太皇太后聽政9年。起用司馬光,將王安石的變法盡行廢除。病故,壽25歲。諡曰:欽文睿武昭孝皇帝。葬永泰陵。
 
徽宗 趙佶 (1081年—1135年) 名士佶,哲宗弟,神宗第十一子。于1100年兄傳弟即位,19歲登基,在位25年。於1125年傳位給其子欽宗,宋哲宗卒後,因無嗣,由哲宗弟趙佶繼位。向太后聽政7個月,任用奸相蔡京等,立“黨人碑”,“六賊亂朝”天怨人憤,吏治腐敗,農民起義。在位期間,爆發了諸如宋江,方臘等農民起義。1125年金兵南下,宋徽宗傳位於其子趙恒(欽宗),自稱太上皇。1127年被金兵俘虜北去被囚,1135年受金人折磨異死他鄉,卒於五國城,遺骸運回南宋朝。宋徽宗雖是一個敗國皇帝,但卻是一個藝術家和書法家,他工畫花鳥,書法首創“瘦金體”。
 
欽宗 趙桓 (1097年—1156年) 名不桓,母王皇后,徽宗長子,于1125年父傳子即位,27歲登基,在位2年。1127年金兵攻破汴梁,,國亡被金兵俘虜北上,囚於五國城,1156年於燕京被欺戲墜馬,腦中箭而死,遺體由金人運回南宋朝,壽60歲。宋欽宗即位後“聲技音樂,一無所好”,頗有振作之意。殺或貶蔡京,童貫等奸臣,任用李綱抗金。
 
 高宗 (1107年—1187年) 名不搆,欽宗弟,韋妃所生,宋徽宗第九子。“泥馬渡康王”,21歲登基,在帝位36年(1127年—1162年)。高宗趙構,於1127年5月即位于南京(今商丘),史稱“南宋”,於1138年遷都杭州。對外,冤殺主戰派岳飛,向金朝屈膝投降;在內,則大修宮舍,窮奢極欲,只圖偏安。1162年健在時禪讓帝位給太祖系七世孫,自稱太上皇。病故,壽81歲。
 
孝宗 (1127年—1194年) 名伯琮,賜名瑗、瑋,母張氏,高宗嗣子,宋太祖第四子德芳之六世孫。36歲登基,在位27年(1162年—1189年)。孝宗趙伯琮,宋太祖七世孫,秀王之子。即位後,恢復岳飛的名譽,開始抗戰,但被打敗,與金國議和,史稱“隆興和議”。健在時禪位予其子,稱太上皇。病故,壽68歲。
 
光宗 趙惇 (1147年—1200年) 名師惇,孝宗第三子,母郭皇后。父傳子,43歲登基,在位5年(1189年—1194年)。在位時不僅政治昏聵。健在時禪位給其次子,病故,壽54歲。諡曰:憲仁聖哲慈孝皇帝。葬永阜陵。
 
寧宗 趙擴 (1168年—1224年) 名希擴,光宗次子,母李皇后鳳娘,趙汝愚扶立,27歲登基,于1194年父傳子即帝位,在位30年。1208年,與金國簽定屈辱的“嘉定和議”。病故,壽57歲。諡曰:仁文哲武恭孝皇帝。葬永茂陵。
 
 理宗 趙昀 (1204年—1264年) 名與莒,寧宗嗣子,改名貴誠,宋太祖第二子燕王德昭九世孫,榮王希瓐長子,母全氏。20歲登基,1224年閏8月即位,在位40年。理宗趙昀,宋太祖十世孫。寧宗無嗣,楊后立理宗為帝。1234年聯合蒙古滅金。此後,政治日壞。病故,壽61歲。諡曰:烈文仁武聖明安孝皇帝。
 
度宗 趙禥 (1240年—1274年) 名孟啟,理宗嗣子,原名孜,母黃氏,福王與芮長子。25歲登基,於西元1264年伯傳侄即帝位,在位10年。在位時沉迷酒色,權臣賈似道專制,朝政日敗,南宋危在旦夕。病故,壽35歲。諡曰:端文明武景孝皇帝。葬永紹陵。
 
恭帝 趙顯 (1271年—1323年) 名由顯,度宗次子,母全皇后,賈似道主張立嫡即位,四歲登基,在位3年。1276年,元兵攻破臨安(今杭州市),恭帝被俘,1288年忽必烈強迫他到西藏出家,成為高僧。1323年因文字獄被冤殺,壽53歲。諡曰:孝恭懿皇帝。
 
端宗 趙昰 (1268年—1278年)名由昰,度宗長子,恭帝之兄,母楊淑妃(太后),張世傑等議立,於1276年在福州即位,9歲登基,在位3年。即位後,兵敗逃亡,途中船翻溺水,因驚、風症並發病卒,壽11歲。
 
衛王  趙昺 (1271年—1279年) 名由昺,度宗第三子,母俞修容。陸秀夫議立於1278年即位,8歲登基,在位2年。南宋祥興二年(1279年),廣東新會崖門宋元海戰失利,丞相陸秀夫背負少帝趙昺(衛王)於新會崖山投海殉國,壽9歲。相傳昺帝其屍不腐,漂流至深圳赤灣,後從人葬於獅山,並取名曰:“祥慶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