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譜--原譜尊祖行誼摘錄

2014051613:00
原譜尊祖行誼摘錄
()祖之源流:
鄖國公諱德鈞字子正。魏王第五子也。拜右武衛將軍。遷左監門衛大將軍。薨贈河州觀察使追封安卿侯。追封保平軍節度鄖國公。第五子承雅傳後在泉州之同安。

仕隆曰:魏王之子十人。金城侯、姑藏侯無傳,已有者八。然而高密穎川江國紀國,據譜所載承而下無聞矣。廣平承訓下自巾之公善餘不復書也。燕去堂前鶴歸,華表譜之不徵亦其宜者。今之為同安傳者,鄖國公第五子同平章事之裔也。為漳浦傳者,申王第三子博陵郡王之裔也。戚覃于下庶別于上。然百世際會猶不勝思者,所云親其親者非耶。

允遴曰;燕王德昭當嗣大位矣。而子若孫在宋之世不嗣。秦王德芳當嗣大位矣。而七世孫伯琮入繼高宗是為孝宗。十世孫與莒入繼寧宗是為理宗。天道之好還如是。魏王以次應繼太宗,乃當身不膺大寶,而子孫之居同居浦,不甚尊顯何歟?然以前古之言驗之而知其必有顯也。何言之。在昔孔子之祖弗父,何以有宋而授厲公。傳至正考父,三命滋益恭魯大夫。孟僖子有言曰:聖人有明德者,若不當世,其後必有達人,今其將在孔某乎。茲以  魏王之明德,應有宋而不當世。豈其後無有達人乎。故余以為必有顯也。我祖  咸安郡王叔霦。自建寧軍節度使請祿米徙居同安。同安之有趙自叔霦始也。第八子德文十世孫若和,以閩衝郡王,隨少帝入海至廣東之厓山。知事不可為。十六舟奪港而出沿海就浦西登岸。徙居積美。漳浦之有趙自若和始也。則皆魏王之支派也。
 
 
()入主同安居天興
同安始祖-叔霦字汝嘉、承信侯克端長子也。熙寧己酉年八月十五于京師。元祐丁卯授左殿班直,五年轉太子右內率府副率,八年轉右監門衛大將軍,紹聖三年轉江州刺史,元符三年轉忠州團練使,崇寧元年轉知州防禦使,三年轉建州觀察使、知南外宗正事,五年轉建寧軍節度,以樞密押使、賜節鉞于南外、實歷九年。倦勞乞閒,政和辛卯春,改封入泉同安。遂請太平興國祠祿。踰年赴召,未幾而終。于靖康丁未年正月二十日享年五十九。贈少師咸安郡王。合塟同禾里四都龍湫山慈氏院之右、坐乙向辛。
(墓載縣志:現存石將軍二身在埕內,其石馬二隻,鄰居移塞風隙。墓右臂、被蘇家盜塟,金門時溥同靜夫會族,得太夫蘇席光與蘇錫文鼎力遷還。時雍正乙卯四月二十七日也。時長刻金溪詠集、內謝二蘇詩云:幸荷魏公世系孫、留情同志敝封墦;祖安臥榻人無鼾、仰止蘆山佩鼎言。)

仕隆曰:趙之姓,著自汴。其入泉遷同,則自咸安郡王叔霦始,叔霦之上朔魏王也四世焉。其入同在政和靖康間。自是子若孫之生卒塟時日,俱在同。然則同之有趙于今十八世矣。視士珸之著籍南安為先一代,霦之弟為叔漸防禦使,其塟與叔霦公同里,其二子墓,于咸安郡王及中訓大夫池州刺史承中郎俱近,一再傳而譜不詳惜哉。

允遴曰:同之有趙,自咸安郡王叔霦始也。叔霦初授左殿班直。自崇寧五年,轉建寧軍節度使賜節鉞于南外。政和辛卯春。改封入泉同安。遂請太平興國祿米居同。其封同也。置城于銅魚溪之東。東嶽廟之下名曰天興。明乎天之所興,誰能廢之。此地乃鳳凰展翼,歷宋二百餘年皆享安尊。及元伯顏統兵南下,遂以王府為鹿苑寺,使僧主之。迨明進士林先生諱希元廣東督學回,逐僧毀寺,築室居焉。清初、先生之室猶在,至康熙年間子孫遂折賣乃成平埔。今其坊額正其所也。上至八角亭下至觀音堂邊.有石門,乃古咸安郡王天興城門,父老能言之矣。
(三)開枝散葉
(自咸安郡王肇同,世居天興。異代變姓就天興城側居住,至明始開枝徙居。)
東岳始祖-光懋字應嗣、古奎子也。生洪武己未五月初五子時。卒宣德癸丑七月十五日享年五十五。妻蕭氏合塟同禾里四都白石山、坐乙向辛子五人,惟生銘傳後。
石橋始祖-光璘字仕嘉、古璋子也。生至正己亥五月初八日,洪武元年戶有六丁措抽,東北隅洪惟順共垛南京留守衛軍發解應伍,至洪武終。私逃同禾里六都石橋。娶張氏合塟牛鼻壠坐辛向乙。子德耀、德明、德和。
西溪始祖-光惠字應遂、古榮子也。以西溪之亭崙頂一帶,屬己業徙居之。生洪武己卯十二月初十申時卒于正統丙寅十二月十二日壽七十二。諡八宮使。室莊氏林氏合塟從順里亭崙坐巽向乾。子夷、齊、叁。
(四)修譜記事
原譜係按五世一提頭,分總圖及諸輔分圖,而諸甫行所紹之派,再附于輔行之後,文圖繁複。今不依舊例,皆依房世系匯總統編。而原譜豐富人物文誌,卻未能再續載,實因心力未逮,愧對祖也;期盼後繼有能續焉者。~乃明記
 
首修譜者:嗣椿字世茂,池州通判若祖公子也(時元兵入泉,父若祖卒,母黃孺人遺腹,盡捨米入府旁鹿苑寺,變姓名遯匿生子)。生景炎丁丑三月十五日巳時卒至光庚辰七月十二日年六十四孺人黃氏,合塟同禾五里東宅之陽,坐壬向丙。
 
仕隆曰:余小子序譜至若祖嗣椿,不覺涕洟之橫也。宋炎將殞,人不悔禍。二君走馬,壽庚內叛,南外之趙三千餘人,悉罹其害。池州通判府君以宦于外,故穫免。竄匿姓名,而僅寄一線幾絕之傳於嗣椿。自非德靈,安克嗣世以有今日哉。言念多故,亦辛酸矣。蓋余小子得會漳浦積美宗叔憲副範之號鴻臺,其始祖乃閩衝王,遡而上之,為德文申王與余祖鄖國公同出于魏王。帆海之役,實與扈從,既而以十六舟奪港,將圖借一。而大勢已去,迺從黃侍臣居浦西,改姓黃氏。而余祖以元兵逼遷之年卒,嗣椿少孤,亦依母姓黃。洪武中得賜二官復姓。蓋百餘年而始復,其改趙為黃,不期而合,事亦異哉。今東嶽殿側,猶有黃媼像祠者,事本此,則孺人檀樾之為也。
 
允遴曰:天興之胄姓黃,浦西之胄亦姓黃,事若合符,何其異也。以愚論之,趙徙天水縣南,而即誕真主,是趙非水不生,黃中央土也。水之氾濫,依土以為功。趙之變黃,則五行相倚之勢矣。然而天一生水,終無枯涸。故自明初得賜二官復姓,亦百餘年而始復,數之終,天運然也。其著為望族者,茲在海澄,則南溪是。在龍溪,則北溪是。在同安,則西溪是。在安溪,則郭溪是。晉江而科第。在浦西而魁雋。總之非水不生也。
 
次修譜者:生賜字普賜光懋第三子也。(按譜載:光懋傳居天興寺側東岳。光璘傳居同禾里六都石橋。光惠徙居西溪。)生於洪武丁丑十二月二十七日申時,邑庠生以明經特授中書舍人。于官性優學敏篤孝弟。先世避元亂姓黃,永樂君詔前代宗室得復姓趙,癸卯科特授中書舍人,嘗修譜,又捨麥租四十石,入入天興寺,塑若祖池州通判及黃孺人像。惜子一人文瑛不壽,痛哉。
 
三修譜者:廷璽字仲鎮玄尾次子也。生成化己亥七月二十七日寅時。嘗重修譜記,惜序失。卒於嘉靖丁丑七月二十九日寅時,妻周氏卒於嘉靖丁亥十一月初九日合塟龍秋山王巾塘上土角坐乾向巽。
 
仕隆曰:國朝以來,一修于嗣椿再修于普賜三修于廷璽,皆不忘故事,以克有傳。廷璽以來索其簡,已不知何物。何況能增飾未備,以徵往俟來也。古人花樹之會,良法可師。富者不肯行禮,而至于無禮;貧者不得行禮,而卒歸無禮,固不能無邑爾。又按玉牒相傳,以十四為行首。吾支自光懋以遡德鈞,則名字已週,若于十四外更為名首,則族屬疏遠,勢必不相通。今據一祖一宗及我
魏王之後,散處諸道者,皆週而復始,使世代綿邈,邂逅相遇,昭穆立判,殊有深意。故吾支自五世遷于祖諱,斷于公彥之行,從舊云。
時長曰:按自光懋而下,已變為生玄廷輔文行者,此從續字行十四字者,普賜公序中所言者是也。知州公以續字派,恐不能相通會各處削去之。今自公彥而下,再從舊玉牒十四字遞傳者,知州公反正之功也,須從知州所訂為是.。
 
四修譜者:仕隆字公棟號頤壹又號震峰(其父有開,為武進士),于萬歷辛卯科舉人,初任國子監助教,轉湖廣郴州知州。以清廉著名,不為大巡折制,致仕歸。及歸,囊橐蕭然。有一門士選汀漳巡海道來謁,鄰封咫尺,公未及造門干預。及門士以巡海道秩滿歸,經過其廬,嘗有黃金之贈,公卻不顧且怒且詈,若公者真有陶楊之遺風焉。公生嘉靖己未十月初六日卒萬歷己未八月十八日戌時享年六十。
 
五修譜者:時長字豐泰,生卒未載,著有金溪詠集、古文研精集四部。其祖允遴字彥闢號生齋,康熙辛酉歲貢士,授延平府將樂縣學訓導,嘗修譜記。
乃明記:銀同譜能續,吾支派得載,時長功不可沒也。而200年來,今始續譜,實有愧諸祖也。
(五)吾支派入譜機緣
輔四:乃生夷次房孫支也。自西溪徙居東濊又遷上庄。生于弘治庚申五月十日戌時卒于嘉靖甲午年正月十七日辰時。娶妻陳氏,合塟在民安里許垵厝后,坐西向東。子二人。文南、文質。
文南:諱希獻。邑稟生。爛熟易理。生于戊寅年十月二十四日午時卒于丁亥年七月二十一日卯時。娶妻陳氏。合塟上庄松下尾,坐午向子。子一人公慧。
公慧:諱念肯。生于壬辰年八月十五日寅時卒于丁亥四月二十八日壽五十六。娶妻林氏。子二人。彥尚、彥仁。塟厝場邊坐未向丑。林氏塟林前坐寅向申。
彥仁:諱昌瑛。生于崇禎庚午年十月十九日丑時卒于康熙丙午年三月三日辰時壽八十七。塟厝場中坐坤向艮。娶妻林氏。
鉅夫:字其崇乳名富。生于康熙庚戌年十二月十三日戌時卒于乾隆丁丑年三月初二未時。娶妻洪氏。
時通:生辰不詳。卒五月初四。
若忽:生乾隆庚申年十二月初十寅時卒于乾隆五十三年五月初七酉時。

鉅夫記:大宗右族。皆有族譜。以徵往開來。我趙大姓之後也。玉牒三派,世守之,以敬  祖宗。愛孫子也。憶  父大人為小子言我上庄,係西溪光惠公長房,出居東濊、雙髻與蕭外同派。吉凶時事相望而奠焉。雙髻有祖墳一首再徙古安又有祖墳一首,未幾徙上庄。世傳族譜,奈變亂播遷,彥璞帶族譜失落,竟忘始祖之生娶卒日時,甚為痛恨。崇因往西溪晤時長侄,尋族譜根原。按譜載三居蕭外四居東穢,輔字行後即文字行也。曾祖稟生文南諱希獻與進士文明諱有開,同一文字行也。以下公彥夫時各從同同,遂囑時長載入一如舊例。
 
時長記:按舊譜載西溪光惠公長房孫廷顓子輔三居蕭外。輔四居東濊。泰辛巳修譜時,不知蕭外東濊之在何方。及抵施宅墟與祖叔彥巧掛墳紙,黃山前曰此蕭外地方,方知彥巧之為輔三裔也。既而到上庄聽鉅夫叔講易,詰所由來,皆係其祖稟生文南公之淵源也。為道其祖,原住雙髻山徙居上庄,族譜係彥璞收藏,遷界失落,今雙髻山尚有祖墳一首,又云舊有數意一紙,凶吉時事,請黃山前宗親合享。泰抱譜而長嘆曰;此輔四後裔也。與輔三公,同出于廷顓也,乃西溪光惠公之長房孫也。謹依文字行以下入公彥夫行載入,一如舊例。

()譜載語錄散記
1.論生娶卒塟:
仕隆曰:譜之具生娶卒塟歲月日時,所以徵來也。吾支家譜自承雅以來,未有不書者。奚為至輔首而廢之。輔行不著生娶卒塟子孫之罪也。夫趙之為南外。至輔行未微也。然所以為子孫計者,非盡有燕翼之詒也。傳世而忘青氊之舊矣。重以倭夷燹亂。轉徙流移,吾支破敗,再世不復。朝夕之計亦已茍且,安得禮義而修之。歲時不數會。會時不追念功德之傳也。蓋至三世而零替衰微,不可言矣。即有本源之思,沉痛而已,焉能得其歲月日時而徵諸。然則輔儀、奚為乎書。隆祖也。譜牒之藏,蓋世守焉。而無祿蚤世。弗及光大。家大夫。壯而奔走王事族會疏闕者。三十餘年。將遍訪高密諸祖王以下,世傳彙圖備識。而力猶未遑。以是一支之譜。猶有所待。而先祖之生娶卒塟,不可不先徵諸譜也。余小子隆故謹依舊例書之,亦使諸房之為子若孫者,各得以所記書其派下,庶幾因此得彼修譜之時有可採者。

時長記:按知州公序譜,獨敘其祖輔儀之生娶卒塟日時,而先徵于譜云、使諸房得各以所記,書其派下。夫知州之修譜、而敘其祖。亦如泰之修譜而述其祖妣之懿行也。而人之未及修譜、或未嘗學問者,又將何以記乎。此所以輔行之書生娶卒塟者、獨寥寥耳。泰乃遍訪諸輔行之子孫,就輔行所紹之支派而書生卒塟焉。蓋愛祖之心人人同具,故推己及人,一本九族親親之殺、庶乎得歟。
2譜後言
時長增補舊譜未及言
吾族自
咸安郡王而下、以至于生玄廷之行其生卒塟。載在譜中甚詳。自輔行而下,則或書生卒日時焉。或書卒之日時而忘其歲焉。或書塟之所在而忘其坐向焉。罕得其詳矣。要而論之。生卒塟雖詳。而歲時罕到墳所。歷久而忘其故者。亦與生卒塟不書之者等。何也。僅知某地之有墳。而不知其墳之龍穴砂水為何形體也。古者人死則埋之而為墓。孔子以封土為坟、曰;某東西南北人也。不可以不識。在孔子以封墳別乎人之墓也。今者封人墳焉,又安可以無識。如後世墳上之立碑刻字之設尤當。昔知州公云、輔行之書生娶卒塟者子孫之罪也。我教官公嘗言曰:人子之不可以不知地理、不知地理則必遷於死絕敗亡之地。小子泰則更出一言以廣之曰:封墳不可以不豎碑勒字;不豎碑勒字則必為富豪族所佔毀,此乃仁人孝子之用心。雖曰孝親、實為守身。雖曰妥幽、實足譬庇明後世。子孫宜深識之、切勿泛視也。
又曰:子孫登科第、凡大宗之祖墳及私房墳、當豎旗流傳名譽。使後世有畏忌而不敢侵毀。近龍湫王巾塘平涼刺史彥珸之墳右臂,于康熙庚辰年,被岳口獻賣與他人盜塟。揆厥由來、皆當日不豎旗之。後世子孫其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