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譜--中華趙氏原始族規祖訓

2014052006:43
(七)中華趙氏原始族規祖訓
俗語云:“張王李趙劉,普滿天下走。”趙姓,作為一個人口眾多的家族,其宗族文化必然具有“普滿天下走”的大眾化特色。對趙姓這樣一個擁有悠久文化傳統的姓氏來說,其家族文化有個逐步成熟的過程。下面,我們對趙姓家族文化的形成及其主要特徵作以綜述。
  
  • 趙姓原始家規的“四戒
    《氏族典》一書之中的《趙姓部匯考》云:“天水趙之望出。”天水趙氏為戰國七雄之一趙國王族的直系後裔,其後代于漢代封侯、唐朝拜相,血脈分佈於神州大地。就是“居涿郡者後有天下”的趙宋宗室大脈,也是天水趙氏家族的後裔分支。由於天水趙姓人口甚眾,分佈極廣,故而居為大眾化的趙姓宗族文化的源頭與代表。
    下面,我們附錄天水趙姓宗族文化中的“舊戒條”四則。這四則戒條的文化特徵縱然比較幼稚,欠完善,但正是由於這“四戒”所具有的原始性,更能反映出該宗族文化的本源和本質。
  天水趙氏戒條四則
  (一)  戒子孫不可隨眾結盟
  近習以結盟為廣交,不知所結之人其善惡臧否,非一見可決。常有劇盜逃奴,假扮商賈,忽被官司緝獲,執盟書株連坐陷,甚至亡身敗家。大都多游手無賴之徒,引誘賭博酗飲,恃其狐群狗黨,武斷鄉曲,無非犯罪之由,至於轉眼成仇,與趨炎而始如密契,貧薄而遂如路人,更不足道矣。
 ( 二 )子孫毋得擅賣祖山
  非賴祖墳安吉,焉得兒孫綿遠。近有愚頑子侄,因已身貧乏,希得小利,擅賣與誕謀風水、無根乍富之家,不思異姓截脈,害及兒孫,自後如有此事,通族鳴上共處。且祖上莊田百所,後人不肖賣田,豈得將窀穸祖骸之山地並賣?誰無宗祖,買者賣者各宜思天理王法。
 ( 三 )戒子孫不可自相殘害
  兄弟同母所生,即或有異母者,亦共一父,原無不和之理。每因娶婦不良,妯娌相傷。務向枕邊唆撥,遂致同氣相傷。蓋婦本異姓,與我兄弟無關,且賢婦少,悍婦多,他原不明禮義,若偏信其言,執迷不悟,難免同室操戈,外人因得乘隙構害,釀成大禍。九世同居止一忍字,子孫其慎思之。
 (四 )戒子孫毋得竊葬祖墳
  祖塚所在,不論有地無地,現存許多子孫,其中自然有貧富不等,不可妄聽術士訛言,雲某人富貴,是某墳所發,因而竊葬於前後,左右昭穆不分,且山水鐘靈只有一線生氣,若橫欄直截,必致兩敗俱傷。自後俱當另覓佳地,不得仍前溷葬。
 
  二、趙姓的家規、家訓、家約
  伴隨著趙姓家族的繁衍與發展,趙姓家族文化也迅速發展,並逐步走向成熟。天水趙姓原始家規的“四戒”,後來演化成了“家規”二十條,“家訓”十條,“家約”十二條。下面一一附錄:
    (一)“家規”二十條
    家規者,原以振一族之利常,正人倫之大節也。一族之甲,事務多端,人丁繁衍。一切規章,焉能悉舉,惟擇其俗態之所營,為尋常之所慣用者,采而錄之,俾得家喻而戶曉。凡此,皆人世持身之要道,尤今時之所最禁者也。後之人定宜著意防閑,嚴以謹誠,切勿視為具文。
   1、  父母乃生身之本,為子者內盡其心,外竭其力,晨昏定省,奉養無違,方稱孝子。如有忤逆之輩,該房長及親支人,立即傳族入祠,嚴加責懲。倘仍怙惡不悛,定行呈送究懲。
   2、  尊卑之間,次幼宜重。長幼之節。規矩當循。尊長者固不可以大壓小,卑幼得,尤當戒以下淩上。倘有恃逞強惡,侮慢不遜,凶毆尊長者,旋鳴族戶房長,入祠公同責懲。
   3、  婚姻之禮,大典攸關。凡屬結姻,必擇忠厚之家,賢淑之女。況族大丁多,而重親疊戚甚眾,尤須門戶相當,層次不紊。倘或違例,或尊卑混亂,大小不分,不獨稱謂失宜,尤為大乖禮儀,尚其嚴慎之。
    4、  同姓不婚,古有明訓。縱今各宗各派,溯自受姓以來,何莫非同引一本。尚未明此義,一裏任意聯親,無論乖倫背裏即身後之靈主碑碣,大不美於觀瞻,凡我族人,定宜戒之。
    5、  夫婦之間,人倫之始。娶婦賢良,家之幸也。或有不賢,為夫者自應多方教訓,不可輕言出妻。凡妻于七出,無應出之條,則於夫無義絕之狀。且七出者,有之不去。若擅出者,例載追還完娶。誠以無人婦,則人類絕矣。定當凜遵。
    6、倫常之曲,關係非輕。世有無恥之徒,有兄亡收嫂作婦,有弟故收弟婦作妻者,名日轉房,實屬有幹條律。吾族倘有犯者,無論童婚,公同呈究。即族內之女,嫁與他姓,有犯此者,斷不可任意曲徇。
    7、 養女擇婿,亦父母子女之願。朱子雲:嫁女擇佳婿,毋索重聘。倘不計較,如何為人。或貪財賣為奴賤,或受賄與人為妾,陷女終身,玷辱門戶。罪坐女父母。族內有犯此者,公同傳祠責罰之,協稟究追。
    8、  居喪嫁娶,例禁森嚴。若居父母之喪,而自完娶者,罪在十惡不赦之內。但世俗又有因父母身故,乘未成服之先,輒敢趁時完娶,名為孝內成親,均屬大幹法紀。族內有犯者,房族長將本人嚴加責懲。該主婚父兄,公同處罰。
    9、長房長子,不得出繼。長房無子,二三不得有其子,誠以大宗不可絕也。律載先盡同服周親,次及功服緦麻,無非由親及疏之意也。若親支之子,不得於所,後者亦聽其別立。凡擇繼者,須憑房族人按序審量。倘有乖名犯分,昭穆不順者,斷不可因徇。
    10、無妻禁繼,例有明文。歿後有侄成服,亦猶子也。若任其承繼,雖為其人,續一房支系,歿後有孝無妣矣。從前間有無妻過繼者,雖既往莫能追,而將來斷不可,此蓋為原來娶配者言之,而從來有妻者不在此列。
    11、  祀田公屋,乃後人報本報需。若有不肖子孫,或藉端分析,或侵公濟私,或盜典盜賣,上餒祖宗血食,下廢子孫孝思;該親友人等,傳集族副房長,入祠公處重罰,永不准干預公事。
    12、墳墓乃祖骸所藏,先靈靠為安居,子孫依為蔭佑。崩塌急宜修補,驚犯立刻奠安。如有將祖骸掘起,私賣廢穴,肥身利已,致將祖骸暴露,此天理王法所不容。該親友人等,傳族房長,立即懲究。
    13、公管祖山,無論有墳無墳,只有公同蓄禁修培,毋得恃強砍伐樹木,開挖栽種;亦毋得侵佔盜賣,及擅行構造,致起爭端。況強砍丘木,計株問罪,侵盜祖山,罪犯軍流。各宜凜遵,慎毋自罹於法網。
    14、各處祖山,原有大公小公之別,其合族公管者,不得蒙混進葬。至各小公祖山之處,原有承管房分,亦毋得藉以祖山,罩占強葬。或有毗連界限,更須清查抵止,更不得越界侵佔。違者速令遷改,公同處罰。
    15、祖山進葬,必須辨明昭穆,不得尖刻攔塞,壁塚強葬。常有無知之輩,聽信時師,妄談風水,遂起謀盜之心。不知地脈,只有一線生氣。若心地不良,縱得吉地,必致兩敗俱傷。凡我族人,最宜嚴戒。
    16、盜賊竊搶,並強砍強牽,掘瞠及邪術姦淫等類,例禁森嚴,計贓問罪。輕犯杖徒,重犯絞斬。吾族育蹈此者,無論贓之輕重,先罰本房旁長,即將本人公同送究懲辦。
    17、私宰、賭博、酗酒、行兇及遊手好閒之徒,恃強欺壓鄉愚,油水索詐各項,尤為當世所嚴禁,為父兄者急宜時加訓誠。倘怙惡不悛,一經有犯,合族公同送懲。
    18、族內口角事務,無論親疏,均系一脈,必先經房族長公同照理調處,免傷和氣。毋徒逞一時之氣,不顧同宗之義,遽爾輒興訟端,自相殘害。凡我族之人,各宜遵守。
    19、子弟不法.非獨族有條規,且曆有示禁。法律綦嚴,責在家長,況今時世.謀反、謀叛,大逆紛爭,倘流入為匪,不獨家屬莫保,且連累合族。均幹重律,定當嚴力謹持,毋犯大律:。
    20、族長、副族及各房長,任非等閒,族內大小事務,及前各項事宜,均要大彰公道,嚴治家法。切莫徇情礙面,姑從寬恕,致起族人刁風。若因怠惰,任其流蕩,咎在族人,慎毋勿略為幸。
     (二)“家訓”十條
    家訓者,所以挈一族之人而盡歸良善也。古聖賢垂教立言,班班典籍。即我朝聖祖仁皇帝禦制廣訓十六條,凡所以准人情而後風俗者至明且切矣。人苟能以心體力行,範圍不過,則在宗族為循良子弟,即在鄉黨為端品正人。無如世風不吉,習俗移人,名節稍乖,即身再擾貽口實,可不慎與。語雲:子弟之率不謹,由父兄之教未先。倘不訓而罰,不幾與不教而殺者等耶!茲于族譜既成,特編家訓數則,另鐫譜首。詞不必精深,惟切於目用身家以及關乎倫常風化者,俾人人易知而易行,凡我族人,各宜致意安常,力業操勤,謹於當躬,正已修身,樹儀型于後裔。燾子弟子景行,維賢於焉.光輝族黨矣:
 1、 敦孝悌
    孝悌者,百行之原也。孩提知愛本諸良能,稍長知敬原於善,何以狃於習俗,頓失初心。為子弟者不知孝,當體父母生我之恩情,不知悌,當思長上待我之友愛,誠能服勞竭力,奉養無違,隅坐徐行,恭讓而不懈,則一門之內,和順雍容,孝悌敦,而人倫斯重矣。
    2、睦宗族
    自古鄉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異姓尚敦親睦,矧同族之入而漠不之顧耶。務使視如一體,屙癢相關,慶吊必互相往來,緩急必互為通義。鰥寡孤獨,必為之哀矜;困苦顛連,必為之照顧。能與祖宗濟一日子孫,即能與祖宗免一日憂慮。若乃各顧身家,視同宗如秦越,甚則每因小事,輒起紛爭,則怨積日深,其不視如仇敵者幾希矣。書日:“以親九族。”尚其念之。
    3、力本業
    士農工商,均有常業,所貴恒心,自勵而各勤乃業耳。蓋人有一定之勝境,不拘所肆何業,即隨在可自致,立收其效。若乃既居於此,又慕乎彼,則此心一縱,遂不免怠忽其業矣,無何身人他歧,依然故我。業精于勤,荒於嬉。事雖勤于始,尤貴勵乎終。皇天不負苦心人,尚須自勉之。
    4、慎交遊
    交接之際,不可不慎。正人入室,所講者好話,所行者畫龍點睛事。則子弟之所見所聞,即不得引入邪僻。不然,習俗移人,賢者不免,況子弟之庸愚者眾乎。語雲:學好千日不足,學歹一時有餘。麗澤求益,尚慎旃哉。
    5、和兄弟
    見弟之間,原稱手足,言人之有兄弟,即一身之有手與足,斷不得隔膜相視者也。何今之人見識淺狹,或因兄弟弱于我,或因食口多於我,加以婦言唆撥,遂日思析箸而各煙。甚至每因小事,入室操戈,同氣參商。外人因而構害,拆籬放犬之弊可勝道哉。昔有張公藝九代同居,江州陳氏七百口共食,均是人也,何弗思之。
     6、訓子弟
    易曰:蒙以養正聖功也。凡子弟無論智愚賢否,均當以讀書為上。即或賦質不齊,亦須為之謀成,立慎擇術,以為久遠計。斷不可溺於姑息,聽其放浪形骸。蓋入惟年幼,每令人憐,偶有過失,恒以無知恕之。不知中人之性,成敗無常,若不預加防微,則驕奢淫逸,鮮有不為俗所染者。其至寡廉沒恥,無所不為,不大貽祖父羞哉。須知水隨器為方圓,影視形為曲直。有父兄之責者,可不慎與?
    又,教子讀書,須趁光陰,不可太遲。世人常謂,太幼則無知,俟其稍長讀一年算一年。不知既長,則外曠多端,雖讀而終難刻骨。無怪乎三四年庸師之教,念一轉而盡歸烏有矣。惟其幼則嗜俗未萌,心無旁鶩,際引一片之靈機,加以嚴師之提命,啟其穎悟,收其放心,則成童之年,自可判其優劣之性。曾思十二歲之庠,人豈一二年功課哉?頑子切勿諉以家道艱難,遂漸往荒,誤子弟而不教也。凡我族人,共體此意。
    7、尚勤儉
    勤儉乃居家之本。勤者財之來,儉者財之蓄。常見好閑之輩,似乎惰氣天成,稍盈餘,即喜豐而好勝。不思一時侈欲轉囊空,悔何及哉。故不勤不得以成家,即不儉亦不可以守家也。冠婚喪祭,稱家有無,衣食人情,隨分自適。與其奢隋而終嗟不足,何若勤儉而常欣有餘,為祖宗惜往日之勤勞,為子孫計將來之生業。語雲:一勤天下無難事。又日:有錢不可使盡。願後人其敬聽之。    .
    8、戒爭訟
    居家戒爭訟。凡是非之來,退一步,讓三分,自然少事。蓋以汝既有包容之度,彼必生隗悔之心。若乃因微逞忿,忘身及親不顧,頌家盡產與人鬥訟,則是鷸蚌相持,漁翁獲利。縱令僥倖得勝,而家資受累矣。於是,所用不足,勢必稱貸,宿債莫償,勢必鬻產。此訟之所以終凶也。聖語雲:小不忍,則亂大謀。其試思之。
    9、遵法律
    朝廷定律例,以懲愚頑。凡酗酒賭錢,姦淫強盜,及一切不法之事,示諭煌煌,極為嚴肅。倘自蹈非僻,不畏三尺之條,一經發覺,身陷囹圄。爰書不宥,鄉論不齒,上辱父母,下累妻孥,終何益哉。縱不明法律之嚴,亦當知身命為重,與其追悔于事後,何若遠慮於事前。
    10、禁非為
    人生斯世須趨正道,始為正人。乃有一等丑類,學習法打,包搶包牽,外逞豪強,心懷狡詐,每每恃能挾制,藉徑刁唆,壞名分而不辭,犯王章而不顧。此等敗行,大辱宗親。凡我族人,均宜惕戒,‘毋遊手好閒,而失本業;毋博弈飲酒,以廢居諸;毋身陷不法,以身罹于刑章;毋肆態胡行,而見憎於鄉黨。修其身,安其分,勤其業,不居然秩秩之佳子弟哉。
    右(上)家訓十則,言疏而意切,詞短而情深,所願與我族人常以履簿臨深而共相規戒者也。夫齊家之道,端在修身;而招尤之機,悉緣放辟。與其臨時而始悔前非,何弗懷刑而預為警惕。則誨爾諄諄者,不得聽之藐藐也。若乃視家訓為具文,以自行為天性,誠恐習焉不察,自以為是,而背議者紛紛矣。其亦知家人犯法,罪歸家長之說乎?賢人正士為鄉黨模範者,族與知家人犯法,罪歸家長之說乎?賢人正士為鄉黨模範者,族與增榮;匪僻兇殘為鄉黨憎惡者,族亦抱辱。爰於既訓之後,複申規戒之詞,小則傳房族以責悛,大則出公庭而懲凶究。凡我族人,各宜惕勵。
    (三)“家約”十二條
    家約者,所以束將來事蹟也。茲譜內各事宜例言備錄,家訓畢彰,規矩法度有家規以統之,禮儀次亭有祠規以攝之,可謂精粗巨細,亦既概錄無遺矣。但後來事務,不勝枚舉。日用謀為,安能盡悉。非有言以約之,伺能同歸一轍。茲約舉數大端並鐫譜者,俾人人易知而易行。是即地隔時移,亦得風同道一,抑亦譜中至要之關鍵耳。後之賢者,最宜身體力行,斟酌盡善焉可矣。
    1、我族譜牒前人數修,未及聯合,今已踴躍合修,凡領譜者,宜細心收拾,加意珍藏。每逢子午年祭祀日,調驗各譜。驗後即加某年某時驗圖章。必譜完全無損,仍交原人領收,倘如期不到,及私自添改,並蟲咬鼠傷,油污墨穢,漏濕朽壞者,除罰銀充公外,批稍原領,另擇妥人,改立新領,以便下次調驗。
    2、近來續譜,以三十年為例。誠以年曆三十,其間遠徙近遷不一其地,生配歿葬不一其人。丁愈廣而事愈繁,恐久遠難以記憶,比續之不容緩也。但譜內五派一分,今善派之後人,派以下人丁尚少,未便分敘。故二十七派統一圖,並二十八九、三十派直敘到底。後之續譜者,於人派分旁之式,須當相勢裁之也。
    3、族譜既成,另立草稿於每冊譜內,附草稿一本,所有各房內每年生歿葬向,聘娶字適、發達捐納,或承繼,或改葬,當人譜之類者,照依原式,隨時登記,俟冬祭日,詣祠祀祖,隨帶入祠,交首事將各草稿所載,逐一查明,匯人總冊,挨次謄真,以便取立派名字型大小,以免雷同。使後來續修,不復如今日,屢費稽查,屢見失稽也。
    4、附譜所載各房名目,均屬異姓之子,雖隨其姓命其名,總是螟蛉之類。世有歷五代編人正譜之說,甚屬荒謬。此後續譜,凡附譜所列各支,仍只可歸附譜。其不願者,聽便。永不准敘入正譜,一以免異姓纂,一以杜紛爭異議。議定如此,毋得視為空言,亦毋得謂執筆者固執耳。
    5、祖山墳墓,年代久遠,舊譜雖載某葬某山,究難辨何塚為考,何塚為妣,何祖居左,何祖居右。良由外無碑碣,譜闕墓圖,父老指傳,年深漸失,數世而後,徒見荒堆累累,欲辨彼何人斯,不無魚魯之誤。以後葬墳者,定當隨立碑據墓石。若愁用費維艱,即覓石僅鐫本人派名三字亦可。使子孫輩過墓而見碣生誠,非徒便祭掃于一時,亦以防他人之侵佔也。
    6、祖墓乃先人遺體所藏,稍有驚犯,所關非小。然既歸三尺,難保百年。所賴後之人,時加修葺者也。近有一等無知子弟,每因時乖命舛,逐日思搬祖搬宗。不知家運之迴圈,命途之亨蹇,亦人生所常有。果能待時守分,自爾作善降祥,切勿輕信術士諷言,輒行遷改也。語雲:陰地不如心地。子孫其敬體此情由,切毋忽昵。
    7、清明祭掃,各族皆然。祖山墳塋疊疊,有碑者少,無碑者多。長輩人或猶可記憶百中之十,不知者,比比皆是。此亦前人無指點故也。嗣後掃墓,必親率子侄同往各祖山,於其所知者詳細指點,以示幼輩。且必各帶器具,重加培補修繕,毋徒插標了事,亦毋畏遠圖安,則代不失傳者,即永不失祭掃焉。
    8、各祭祀祖,向有定期,合族總祠,只立始祖考妣位於中,兩旁立歷代祖考妣。總位餘主,各奉私室,不得萃渙。凡祭期,設立昭穆位,東西附位。先期值年預備祭儀,灑掃祠室,邀讀書者相禮,族長主祭,副族分獻各房長附祭。其各房與祭之人,不拘人數多寡,務肅衣冠,挨次拜跪,毋戲謔喧嘩,毋攙越次序。凜一如在之心,不失尊祖之道。至祀祖之日不言私,有事者務先期告明,次日再議可也。
    9、吾族分遷不一,籍貫殊途,各祖出籍均始前朝,發達者均于嗣紀詳明,應試者仍遵各房祖籍。毋得歧考,致起爭端。
    10、吾族不乏俊筆,其奮志觀光,顯揚前列者,公祠內必為旌獎。凡入庠者,無論文武,每名獎銀三十兩。廩貢每名十兩,優拔每名二十兩。中試每名六十兩。進士及第,蜚聲翰苑者,各獎銀一百兩。歲科試取一等者,賞錢三串文。至小試考費,祠內亦當量給。奈此刻租息,僅堪敷用,暫亦難行。俟蓄豐盈,再行議發,以示鼓勵。各房人等,尤宜勉承先緒。
    11、正值族副房長並總領經管等,族中一切事務,均要公平正直,協力同心,於以維持教典,整飭人倫,正家規,端風化,遇事不容詭曲,出語必要忠良。至子午卯酉祭祀之日,三年任滿,遴選族內之有才幹者,另行公舉。合族眾等,固宜遵守家規。各董事人,尤以大振威烈。庶一族方有統率雲。
    12、下屆續譜,族內揀擇學問純粹,心境清明者為之掌修,其編輯校對繕寫之類,亦必讀書明白之人,方可承任其事。坐局人數只在數名,多則不無混淆矣。局中工課尤須限定數目,實力奉行,不得虛延歲月。但各房丁廣房繁,毋徒論房分備人數。一切魯莽滅裂之流,假藉修譜為名,轉茲錯雜浩費繁多,慎毋仍蹈故轍,定要嚴加鑒戒,凜之慎之。                          (摘于《中華趙氏通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