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處覓觀音

2017032211:00

近因在youtube觀賞。"預見下一秒","從佛教走向基督教的生命見證"---等等相關影片。心有諸多感觸。主講人係昔大學佛學社高我兩屆的學長。所談對佛教的看法。這些問題在學佛時就已存在。卻不提問。等改信時再質疑。而面對的是基督教信徒。除引哄堂大笑外。誰知引據可還有別解?

余負笈之際。初識佛學。最愛讀高僧傳記。古德用功修行情境。櫛風沐雨。露宿餐風。參訪十方。令人敬佩。修行一事豈易。黃檗禪師 云"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不經一番寒澈骨 ,焉得梅花撲鼻香"”

茲轉貼木石學長曾於2000年發表的"何處覓觀音"編文中數則。憨山大師深入禪觀之境。。供大眾共賞:激勵道心。

"憨山大師與藕益、蓮池、紫柏大師人稱明末四大老,其所作
之觀音菩薩像贊,理極幽玄。
指掌謂:「大師少依無極法師講筵,深探楞嚴教觀,後居東海那
羅延窟,枯坐三年,一夕海湛空澄,發悟楞嚴觀境,遂信筆述楞
嚴懸境一卷,詞富理圓,包羅觀網,晚年結制南嶽,徇門人之請
,復註通議十卷,以釋全經,亦懸境之枝葉耳。」
  憨山大師,明末大老,解行具深,其經歷頗可借鏡,權列數
則於下,其中標題為余自訂,非原文也。
  
了無動相
予年二十九,為刻肇論中吳集解,予校閱,向於不遷論旋風偃岳
之旨不明,,竊懷疑久之,今及之,猶罔然,至梵志自幼出家,
白首而歸,鄰人見之曰:『昔人猶在耶?』志曰:『吾似昔人,
非昔人也。』恍然了悟。曰:『信乎諸法本無去來也。』即下禪
床禮佛,則無起動相,揭簾立階前,忽風吹庭樹,飛葉滿空,則
了無動相。曰:『此旋風偃岳(岳應為嶽)而長(長應為常)靜也。』
至後出遺,則了無流相。曰:『此江河競注而不流也。』於是去
來生死之疑,從此冰釋,乃有偈曰:『死生晝夜,水流花謝,今
日乃知,鼻孔向下。』明日妙師相見,喜曰:『師何所得耶?』
予曰:『夜來見河邊兩個鐵牛相鬥入水去也,至今絕消息。』師
笑曰:『且喜有住山本錢矣。』【出憨山老人夢遊集】
  
心空境寂
予年三十一,開府高公,移鎮代郡,聞予在署中,乃謂胡公云:
『家有園亭,多題詠,欲求高人一詩。』胡公諾之,對予言。予
曰:『我胸中無一字,焉能為詩乎。』,力拒之。胡公乃取古今
詩集置几上,發予詩思。予偶揭之,方構思,忽機一動,則詩句
迅速不可遏捺,胡公出堂回,則已落筆二三十首矣,予忽覺之曰
:『此文字習氣魔也。』即止之,取一首以塞白,然機不可止,
不覺從前所習詩書辭賦,凡曾入目者,一時現前,逼塞虛空,即
通身是口,亦不能盡,更不知何為我之身心也,默之自視,將欲
飛舉之狀,無奈之何。明日,胡公送高公去,予獨坐思之曰:『
此正法光禪師所謂禪病也,今在此中,誰能為我治之?』無已,
獨有熟睡可消,遂閉門強臥,初甚不能,久之坐忘如睡,童子敲
門不開,椎之不應。胡公歸,亟問之,乃令破窗入,見予擁納端
坐,呼之不應,憾之不動。先是書室中,設佛供案,有擊子,胡
公拈之問曰:『此物何用?』予曰:『西域僧入定,不能覺,以
此鳴之,即覺矣。』公忽憶之曰:『師入定耶。』急取擊子耳邊
鳴數十聲,予始微微醒覺,開眼視之,則不知身在何處也。公曰
:『我行,師即閉門坐,今五日矣。』予曰:『不知也,第一息
耳。』言畢,默座諦觀,竟不知此是何所,亦不知從何入來,及
回觀山中,及一往行腳,一一皆夢中事耳,求之而不得,則向之
遍空擾擾者,如雨散雲收,長空若洗,皆寂然了無影像矣,心空
境寂,其樂無喻。乃曰:『靜極光通達,寂照含虛空,卻來觀世
間,猶如夢中事。佛語真不吾欺也。』【出憨山老人夢遊集】

大光明藏
予年四十一,禪室初就,始得安居,身心放下,其樂無喻,一夕
靜坐夜起,見海湛空澄,雪月交光,忽然身心世界,當下平沉,
如空華影落,洞然一大光明藏,了無一物,即說偈曰:『海湛空
澄雪月光,此中凡聖絕行藏,金剛眼突空華落,大地都歸寂滅場
。』即歸室中,取楞嚴印正,開卷即見『汝身汝心,外及山河虛
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則全經觀境,了然心目,隨命筆
述楞嚴懸境一卷,燭才半枝,已就,時禪堂方開靜,,即喚維那
入室,位於讀之,自亦如聞夢語也。【出憨山老人夢遊集】
  
如大圓鏡
予年三十,於雪堆中,撥出老屋數椽以居之,時見萬山冰雪,儼
然夙慕之境,身心洒然,如入極樂國,未幾,妙峰往遊夜臺,於
獨住此,單提一念,人來不語,目之而已,久之視人如杌,直至
一字不識之地。初以大風時作,萬竅怒號,冰消澗水,衝激奔騰
如雷,靜中聞有聲,如千軍萬馬出兵之狀,甚以為喧擾,因問妙
師,師曰:『境自心生,非從外來,聞古人云:三十年不轉意根
,當證觀音圓通。』溪上有獨木橋,予日日坐立其上,初則水聲
宛然,久之動念即聞,不動即不聞,一日坐橋上,忽然忘身,則
音聲寂然,自此眾想皆寂,不復為擾矣。予日食麥麩及野菜,以
合米為飲湯送之,初人送米三斗,半載尚有餘,一日粥罷經行,
忽立定,不見身心,唯一大光明藏,圓滿湛寂,如大圓鏡,山河
大地影現其中,及覺則朗然,自覓身心,了不可得,即說偈曰:
『瞥然一念狂心歇,內外根塵俱洞徹,翻身觸破太虛空,萬象森
羅從此滅。』自此內外湛然,無復音聲色相為障礙,從前疑會,
當下頓消,及視釜已生塵矣,以獨一無侶,故不知久近耳。【出
憨山老人夢遊集】
  
世界頓空【不語僧】
不語僧者,不知何許人,亦無由得其名字姓系。常居盤山峰頂石
巖中,灰頭土面,厄坐如枯人。有謁者略不一顧,或叩之再三,
終不語,因以不語名之。憨山德清游盤山時,入巖禮請,屹不為
動,問之不語,清知非常人,相與對坐,直視默然,寂寂無聲。
久之僧從定起,煮茶唯取一甌自飲,清亦取一甌自酌而飲,飲後
斂茶具枯坐如故,清亦端坐。又久之起炊飯,飯 取一碗一匙自食
,清亦取具同食:食後復坐如故,清亦如之。夜中僧出巖外經行
,清亦隨之,足音或東西相應。明日清知飲時飲,食時食,僧同
飲啜如故,入夜經行亦復如是。忽焉七日,終未一語,然已契其
懇至,相喻言外。居久之,僧起問清曰:『仁者何來?』清曰:
『南方來。』曰:『來此何為?』曰:『訪隱者。』僧曰:『隱
者面目不過爾爾。』清曰:『入門早已勘破,欲得一語以窺其究
竟。』僧乃笑曰:『余住此三十年,今日始遇一道侶,願小留。
』清亦安之,不復言去。清一夜經行,忽然頂門一聲轟如乍雷,
山河大地身心世界豁然頓空,其境非尋常目前可喻。約五寸香許
,漸覺有身心,漸覺腳下實地,漸見山河大地,一切境相還復如
故,身心輕快不可言喻,舉足如風,迅歸巖中。僧乃問曰:『今
夜經行何其久耶?』清舉所得境相告,僧曰:『此色陰境耳,非
是本有,我住此三十餘年,非陰雨風雪,夜夜經行,此境但不著
,則不被他昧卻本有。』清深肯其說,即禮謝就坐。同居月餘,
妙峰登遣使尋至巖中,始興辭而去,歸以語其所知,猶自歎曰:
『此路邊境界,蓋不語僧猶不語也。』今無可傳已。【出新續高
僧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