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疏簡介(10)

2016112110:36
楞嚴者修心迷悟之關鍵,禪門之要關,教網之司南也,藕益大師云:「此宗教之司南,性相之總要,一代法門之精髓,成佛作祖之正印也。」  有心學佛者不可不深究。第以經旨幽玄,非智難入;出格大人,固可不假言詮,會楞嚴於自心;上根利智,亦可不依詮釋,直探經文;中下之流,不假詮釋,難透經義,此諸疏所以闡發奧義,疏釋經文,以利中下之機也。然以疏解者既眾,見理淺深亦復不同,初學者恐難抉擇,今將古今疏釋,條列如下,並加附語,希益於有志者之探尋。其中評語多依指掌及原疏文,個人私見極少,以示尊古也。

大佛頂首楞嚴經研究  民國.太虛大師著,在全書第二十七冊。當與攝論對閱。
  前言:一、明本經在佛藏中之相對位置,
     二、釋古近人對於本經四種之疑-翻譯、流傳、文義、說時四種。
  研經:經分三分:
      一、經序分
      二、經宗分,分三:
       (一)、頓問頓答懸示始終全義。
       (二)、委說委示等流智悲二教。
       (三)、重請重告結歸理事唯心。
      三、經益分。
  餘說:人人各有一部大佛頂首楞嚴經。……
大佛頂首楞嚴經妙心疏  十卷,約四十萬餘字。南洋佛學書局版。民國.守培法師疏。
  序云:「此經疏於鎮江玉山超岸寺妙心精室,因以名妙心疏。時民國二十四年。」
  釋經大義分三:
   初、解釋名題。
   二、懸示綱要。
   三、正解經文。
  綱要分九:一、能說教主,二、說經時間,三、所說教體,四、所被根機,五、說教宗旨,六、修行妙用,七、乘分大小,八、教判頓漸,九、東流歷程。
 
  正宗分三:
    初、如來密因名信解分。
    二、菩薩萬行名修行分。
    三、首楞嚴名證果分。
  序文云:「古德謂此經為教網宏綱、禪門要關。余謂:此經,非但是教網禪關,亦是破無始黑暗之明燈,照本來面目之寶鏡也。」
  又云:「諸家註疏,明知此經文義不合台賢教義,而依台賢教義強釋此經,以致百病叢生。余疏此經,不但欲糾正此經文義,亦欲糾正佛教全體教義也。」
  又云:「夫余雖明諸疏之非,非欲廢棄諸疏也……余之所得,亦從諸經來也。古人開荒,佘耕熟地,難易若此。不得謂余之智逾古人也。」
  此疏頗有新見,然不少處亦下語太過,會性法師云:「此老多有獨見,不落前人窠臼,發前人所未發。但有些地方,非古亦嫌太過。讀者須貝擇法眼;如鵝王擇乳,方可免誤。」,此語可補其失。
楞嚴直解    十卷 民國.孫仲霞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  民國.海仁法師
楞嚴經表解      民國.白聖法師
楞嚴經決疑      民國.白雲禪師
大佛頂首楞嚴經淺釋  民國.宣化上人
楞嚴經指要      民國.李榮祥
楞嚴大義今釋     民國.南懷瑾 
  經文白化解釋
大佛頂首楞嚴經概介  民國.唐一玄居士
楞嚴淺釋       民國.莫正熹
 
附註:現代人郭榮麟所著之「金剛無相禪學大佛頂首楞嚴經」一書,完全曲解楞嚴經義,略懂楞嚴者一看便知,初學楞嚴者請勿觀看。    
 
  古之楞嚴疏主,多為當代高僧,如永明身兼淨土與禪宗祖師、中峰為禪門宗師、紫柏憨山藕益列名明末四大老、太虛諦閑亦為民初四大老中人...,其事跡可見於高僧傳及傳燈錄...等書中,上文中僅取長慶上堂語、長水悟緣及憨山入定文外,餘師事跡皆未列入,以與楞嚴無關,非無可取也。
 
 
 
                            木石
                                                                      88.10.14
(全文竟)